朝鲜人民真的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吗?

发布时间:
2025-03-26 14:47
阅读量:
3

去了一趟朝鲜,我才知道什么叫“时光倒流四十年”

刚到丹东,我就开始后悔了。

不是因为胆子小,是因为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疯了——明明放着世界那么多能自由行的国家不去,偏偏选了个“自由”二字都不敢随便说的地方:朝鲜。

而且最搞笑的是,去朝鲜旅游,得跟团,还不能掉队,就跟回学校春游一样。

自由行?想都别想,你哪怕拎个包在平壤街头多站两分钟,可能都得被请去喝茶。

但偏偏就是这么个地方,每年都有大批中国游客前往,图个啥?

两个字——神秘!

对,朝鲜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谜,像一块巨大的黑布把自己盖得严严实实。外人想掀开一角看看,立马有人伸出手指说:不准看!

我一哥们曾调侃:“你知道朝鲜最大的旅游魅力是什么吗?不是风景,也不是人文,而是你回国后跟人吹牛的谈资。”

你说,是不是那么回事?

中朝友谊?

说起中朝关系,你肯定耳熟能详:“鲜血凝成的友谊”啊,“抗美援朝战友情谊”啊……

但真到普通老百姓这儿,说实话,更多的是那种——熟人,但不太熟,亲戚,但不太亲。

我们看他们,更多的是好奇。

有时候他们对中国人是真“友好”。

比如我们旅游团刚到酒店,大堂经理用蹩脚的中文说:“您是从中国来的吧,欢迎!欢迎!”

一边说,一边用那种八十年代干部迎领导的笑容跟你握手,我当时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感觉自己是来视察工作的副处级。

旅游前奏:先过“五关斩六将”

先说说进朝鲜得过多少关卡。

第一关,是心理关。

你得先说服自己,去朝鲜不是找罪受,而是找体验。

你要是抱着去享受生活的心态,那不如在家吃顿火锅。

第二关,是钱包关。你以为朝鲜便宜?错!

游客的消费,是“外宾定价”,很多东西比国内还贵,后面我会说细节,先忍住别骂。

第三关,是物品检查关。

你以为机场安检已经够严了?呵呵,在朝鲜,他们是能拆的都拆。

手机、电脑全都要查,一看到你手机上有韩剧、BBC、VOA,直接让你删。

带个望远镜?你是间谍吧。

长焦相机?拍军人你是想上头条?

连我带的一本杂志,封面写了个“全球热点”,都被翻出来反复看,我当时都慌了,生怕他们真以为我是记者。

更绝的是,进去之后手机不能打电话,不能上网,和外界彻底断联。

朋友问我:“那你这几天在干嘛?”

我说:“活着。”

全程跟团,不许单飞

在朝鲜旅游,你不是游客,是“被带领参观的同志”。

每个团配两个朝方导游,全程贴身跟随。他们不叫导游,叫“陪同”,听上去就很有年代感。

我试着和他们聊天,比如问问日常生活、年轻人喜欢什么,他们一开始笑笑说:“我们生活很好。”

再问一句就不说话了,笑容逐渐消失,像被按了静音键。

而且规定特别多,什么“不能单独行动”、“不能拍摄破旧房屋”、“不能随便给本地人东西”、“不能谈及政治话题”。

有一回,我们车窗外路过一个工地,我拿出手机准备拍张图,导游立马脸一沉:“请你不要拍这个,这不是展示给外国人的地方。”

我赶紧收手机,那一瞬间我脑海里全是四个字:拍照犯法。

走进平壤,像穿越回了七八十年代

平壤的街道干净得有点不真实——没有广告牌、没有路边摊、没有商场打折活动,全是一水儿的宣传口号和大红标语。

你会看到骑着自行车的上班族,穿着统一的白衬衫、蓝裤子,像是电影《芳华》里走出来的人。

最神奇的是他们的交通岗亭,站在岗亭里的女警,全都是“朝鲜版本的仪仗队”,动作标准,微笑得像雕塑,听说还不让人拍照,怕“影响形象”。

社会制度:

去之前,我一直以为“朝鲜人民过得惨”,但到了之后你会发现,他们不是惨,他们是

吃、住、教育、医疗,全都国家包了。

你没听错,他们真的是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分配住房、分配工作,甚至还有“粮票、肉票”那一套配给制度,简直就是中国八十年代的“照搬版”。

毕业就分配工作,不用担心失业;

看病吃药不要钱,住院只要床位够就能住;

住房审批之后分配,哪怕你是刚结婚的小夫妻,也能申请一套属于自己的小窝。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羡慕?我当时也有点动摇了,觉得我们是不是太卷了。

但你别着急感动,接下来我说说他们的工资——

工资现实:你想当老师医生?

朝鲜的工资,大概是你现在收入的1/10甚至1/20

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300人民币左右,医生老师也就两千人民币。

但重要的是,他们也不用交房租、看病、教育,所以生活压力不大。

当然,他们也买不起游客区的商品!

我们去了一家涉外超市,里面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也“琳琅满目”——

国产牙膏卖15块,咖啡一罐120块,连方便面都得20块一包。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双轨制”吗?

到了朝鲜农村,我差点以为自己穿越了

说实话,去朝鲜之前,我对“农村”两个字没有特别的幻想。

但当我真正走进朝鲜的乡村,站在一片尘土飞扬的田埂上,看着几个大叔赶着牛车在地里劳作的那一刻,我脑子里只剩一句话:

“这不就是老一辈小时候的生活吗?!”

真的,不夸张。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见过铁锹、粪叉、牛棚,也见过五点放学回来还得喂猪的生活。

但朝鲜农村给我的感觉,是那种“把中国70年代的农村复制下来,冷藏了五十年,现在拿出来复热”的状态。

工分制度,真的还在用!

最让我惊掉下巴的,是他们居然还在用工分制度

对,你没看错,那个我小学课本里才见过的“干活记分、年底分钱”的制度,在朝鲜居然活着!

他们的农场还是集体制度,全村人一起种地,产量多少,政府定价,再根据你干了多少活儿、出多少力来分口粮和生活用品。

我在地头上问了一个翻译:“他们为什么不机械化?拖拉机都没有吗?”

翻译很谨慎地说:“国家有拖拉机,但资源有限,只分配给大型国营农场。”

我:???牛都快成高科技了。

牛车是标配,拖拉机是奢侈品

我一路上看到的,全是靠牛耕地、靠人搬运、靠肩挑背扛的操作。

我们那个团里有个大哥看不过去了,小声嘀咕了一句:“这效率也太低了吧,一天能干几亩啊?”

结果旁边的朝鲜导游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回了一句:“我们不追求快,我们追求踏实。”

农村生活,看着原始却让人动容

但说实话,朝鲜农村人的精神状态还真不差。虽然生活清苦,但没看见谁摆烂、躺平、抱怨。

朝鲜的交通,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离谱的事之一

你以为农村落后就算了,城市交通也差不多。

我们在平壤的几天,全靠地铁、电车、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地铁号称世界最深,入口比防空洞还隐蔽,据说可以直接抗炸弹。

我们下电梯下了三分钟,还没到底,我差点以为坐上了地心探测器。

车厢很复古,木质扶手、金属吊环,像我小时候坐过的绿皮火车。

电车也很复古,全靠电缆牵引,一摇一晃,开得跟踩缝纫机似的,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我一度怀疑这东西会不会半路散架。

出租车?有,但那是“贵族出行方式”

我们试着打了一次出租车,先是翻了半天才找到能打表的,结果一看价格:7块钱一公里!

合着我走几步脚都在烧钱?

导游说,朝鲜的出租车主要给外国人和“有身份”的本地人坐,比如大学教授、科学家、外企干部这些。

普通人?你想啥呢,连买车的资格都没有!

我问:“那你们有滴滴吗?”

导游表情没变,但语气有点像看智障:“没有,朝鲜不需要这种东西。”

我差点没把嘴里的水喷出来。

羊角岛酒店:平壤最神秘的“娱乐场所”

说点轻松的吧。朝鲜也有“快乐场所”——比如羊角岛酒店

这是个中朝合资的娱乐中心,包含餐厅、KTV、甚至还有赌场!

对,就是那个你以为朝鲜绝不会有的东西:赌场。

导游特别交代:“可以玩,但不能拍照,也不能随便乱走。”

空中环游:一次飞跃平壤的震撼

还有一个项目,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空中环游

就是坐上直升机,从天上俯瞰整个平壤。

价格不便宜,从130欧到1000欧不等,我选了个最便宜的,反正看看就行。

飞上去之后,才发现平壤真的很“规整”:

马路宽,人很少,高楼不少但样式雷同,全城像一份刚做完规划的3D图纸。

朝鲜,像一面镜子,照出你的情绪和价值观

有人问我:“去朝鲜值吗?”

我说,如果你只是想拍美照、享受服务、吃好喝好,那你会很失望。

但如果你想体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想看看没有资本主义、没有流量、没有鸡娃、没有996的世界长什么样——那你一定要去一次朝鲜。

朝鲜不是一个用“好”或“不好”能简单评价的地方,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你内心的情绪和价值观。

你越看它,越反思自己。

如果说现代生活是一场高速列车,那朝鲜,就是那个停在原地的车站。

你走进去,不是为了搭车,而是为了回头看看: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