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

发布时间:
2025-03-27 23:48
阅读量:
2

为什么?因为孩子不信你。


我有一个暴论——对待小孩子就要像对待动物一样。

他们因为生理发育不成熟,所以心智发育也不成熟。

你如果只是单纯地跟他讲道理,他们是理解不了的。

他们行事的最基本准则,就是凭自然本能趋利避害。

所以跟他们的交流互动,就要像驯兽师驯兽一样简单——做好了有奖励,做错了有惩罚。

当然,这只是简化版的描述,实践中肯定不能这么简单粗暴;

道理还是要讲的,只是不能单纯讲道理,一定要让孩子亲身体会到遵从道理就有好事儿,不服就有坏事儿。

举我自己家的例子说明一下。

我家孩子从小教育都是由老人负责,很多事情就是单纯讲道理,喋喋不休地讲,不厌其烦地讲,收效甚微,实在讲不动了,老人也会发怒。

但是,重点来了啊,老人会怎么吓唬孩子呢?

“再不听话把你从车上扔出去!”

“再不听话把你送回老家。”

“要不咱不上学了吧?”

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没有一个是可以兑现后果的。

一开始确实很有效,孩子会很惊恐地临时听个话,后来“狼来了”的次数多了,却从来没有见到过一次狼,所以每次威胁的药效就越来越短,以至于接近失效。

日常教育过程中我参与的比较少,但也不是甩手掌柜,在必要的时候是一定会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角色的。

这个角色就是暴力机关。

先叠个甲,我并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因为我自己就是受害者之一。

并且,我所谓的暴力也有软硬之分,通常情况下只使用软暴力就能解决问题。

举一个软暴力的例子,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好好吃饭,老人的办法就是到处追着喂,我看不下去后采取的暴力手段就是“关禁闭”,但是我自己和饭也都在禁闭室里,跟孩子讲好:“你把饭吃完之前,咱俩都出不了这个屋,什么都玩不了,什么时候吃完什么时候你我就自由,我不强迫你一定要把碗里的饭吃完,你什么时候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也可以放你出去,但是这种情况下到晚饭前你是不可能吃到任何其他食物的。”

只有在罪无可赦且屡教不改的前提下,我才会使用硬暴力。

打得最狠的一次,是因为那段时间孩子在学校经常跟同学起冲突,并且都不是无辜的一方,前两次是老人去学校处理的,第三次是我亲自去的,回来后跟他把道理讲完,约定如果短期内再次被叫家长,就等着挨揍吧。

不出意外地第二周就出了事。没啥好说了,回家后孩子主动往床上一趴,嬉皮笑脸地撅起屁股等我行刑,显然他还没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不过也不怪他,戒尺自从我买回来,发挥作用的次数本就有限,并且每次下手都不算重(多数时间只是打手心,偶尔打屁股),基本上几分钟后就又是一条好汉了。然而这次不一样,打得他撕心裂肺哭了十几分钟停不下来,躲进厕所不敢见我。

经此一役,戒尺几乎算是实质性退役了,至今没有再出山(我都忘了把它放哪了)。

因为我跟他讲道理,他听;不跟他讲道理,他还听。

什么叫不讲道理他还听?比如家里其他人喊孩子吃饭,喊了几遍都不见人,这时候我就出场了,大喊一声孩子名字,然后开始读秒倒计时,数到0之前孩子一定会出现在我面前,即便我压根儿没说倒计时结束后有什么后果(即不用讲道理),但他知道如果不执行一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两相对比之下,结论呼之欲出了——孩子听不听话取决于家长是否有信用,而信用的本质就是兑付能力。


看到这里,诸君是否觉得孩子在我的恐怖统治之下过得太惨了?

我自己觉得倒不至于。

上周某个晚上,我陪他睡,他像往常一样坚持要趴我身上入睡,我却没有像之前坦然受之,跟他商量说:“天已经热起来了,我不再需要盖被子了。”但他坚持:“但是我就想当个被子。”

包括每次我下班回家后例行先躺尸一会儿,只要被他看见,他一定会趴在我背上一块儿躺尸。

这种关系不能算是太差吧?

可能又有人要援引名句:“他不是知道自己错了,他只是知道自己要死了。”

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或者说能达到这个效果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小孩子不是一个成熟的人,越大的道理他越不明白。没关系,现阶段只要引导他做出正确的行为就好了。

就像我们小时候背诵千古名篇一样,有多少人能理解?等自己长大了、历练了、见得多了,才会越来越多地反刍出来那些世间绝味。

况且,他确实不是纯粹怕我,而是信我。

再举一例。老人带孩子期间,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说了一万遍,效果是什么呢?孩子一说要写作业,先去厕所蹲半个钟头,后续过程中的磨蹭就不必多提了。后来我全权接手作业的第一天起,速度快到飞起;第二天直接三分之一在学校、三分之一在路上写完,到家只剩最后三分之一了。

差别怎么这么大?

老人虽然口头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在辅导作业过程中不停地纠正他的书写(需要插播一个背景,孩子遗传了我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字写不好是天生的),战线经常拉长到九、十点,结果可想而知。最典型的一次,老人去做饭,让他自己在屋里抄写一篇短文,一百多字足足抄了一个小时。不禁想起来我自己,如果接到领导安排的三天写好一个报告的任务,哪怕初稿半天就出来了,我也一定拖到次日下班再交。

但我接手之后,先跟孩子约定了时间银行制度:每晚作业如果在21点前完成,提前的时间都记录下来,到周末可以兑换玩游戏的时间。他知道我向来说话算话,并且我也确实严格兑现了,所以目前孩子作业根本不用催,他自己会为自己争取权益。但副作用是卷面确实一塌糊涂,不过没关系,等到他完全养成尽快完成作业的习惯后,我再匹配其他奖惩机制来提升他的字体。

作业写得越快,他就有越多时间玩游戏,这给了他足够的激励,而这个机制又是我保证的,给了他足够信心。

当然,我也不是全知全能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肯定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