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河水量远超长江,为什么却连一座大型水电站都没有?
一、首先是整个非洲的问题
一个很悲催的现实:非洲现在甚至还没进入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更为绝望的是,很难预测还要多久才能到达这个阶段。
看下面的地图:
研究非洲的电力问题,必须用撒哈拉沙漠分割开,原因很简单,国情差异太大了。整个非洲电力装机大概26000万千瓦,撒哈拉以北和以南面积差异虽然很大,但是电力装机恰好五五开,两者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聚集了全球80%以上的无电人口,人均年用电量不到200度。什么概念,就是还不如中国家庭一个电炒锅的年用电量高,还是那种不怎么做饭的家庭……请千万不要觉得这个数据还能接受,因为人均用电量的计算方法是全部用电量除以人口,相当于把工业、商业、居民用电等全行业用电量全部折算到了个人头上,而不是仅仅代表居民用电水平。
除此以外,撒哈拉南非洲还面临电气化率低,城乡差异过大(部分农村的通电率低于10%),超6亿人的主要能源根本不是电力而是生物燃料(烧柴做饭)等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电力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虽然1870年左右就问世了,但直到2025年还没有在非洲形成普及局面,这是全球其他几大洲绝无仅有的情况。
换个角度对比看,在中国网民眼里,对印度电力系统的印象估计还是“偷电”“蜘蛛网”等等,然而印度装机大概44000万千瓦,是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三倍还多,如果把印度挪过去,莫迪老仙可能真的要成非洲的仙人……工业产能横扫整个非洲不在话下,统治南非洲500年不是问题。
中国建三峡的时候是真缺电,人民群众嗷嗷等着用电。然而非洲这个情况,大水电怎么建,建给谁用?更何况非洲电力规划的理念也发生了调整,我认为大致有三点,
第一,不搞大的、搞小的,因为需求小。
第二,不搞集中的,尽量搞分布的,因为工业弱负荷又分散,输电网络布置不起来,也不现实。
第三,推不动多国联合开发,只能接受各玩各的现实,伊泰普电站模式行不通。
二、其次是刚果金的问题
刚果河可开发水电容量差不多10000万千瓦左右,是全球水电资源最富集的流域之一,不瞒大家说,这条河早就被无数的、有潜在开发意向的投资者看了个遍,甚至包括我的同事、国内同行、国际同行等等。结论就是,除了中资企业还有耐心、有实力想做点事(但也不是现在做),其他的基本已经放弃了,很多投资者认为,开发刚果河恐怕不是这个世纪能做成的事,下个世纪恐怕又做不成了(刚果河涉及大量雨林以及敏感自然生态问题)
从政治局势看,刚果金近30年就有两次大的战争,第一次刚果战争和第二次刚果战争,因战争死亡的人加起来都有大几百万,地缘政治问题十分棘手,国内地方反对势力也错综复杂,M23武装至今还在搞事,2023年还搞过中资的矿产。搞大水电这种既搬不走、又是重资产行业的投资,投资风险相当的高。
从造价角度看,在刚果金开发一个1000万装机的大水电,往低了说,造价大概也要2500亿元,约占该国2024全年GDP的50%,该国财政根本负担不起。没有哪个企业敢在非洲砸那么大的投资,也没有哪个金融机构敢在非洲担保那么大的贷款……
从消纳角度看,刚果河上一个1000万大水电,年发电量大概450亿千瓦时,是刚果金年用电量的5倍左右,换言之,本国只能用完它发电量的1/5,剩下4/5不知道卖给谁,因为周边国家同样用不完。
三、结论
刚果河上为什么没有大水电,和非洲不能生产战斗机是一个道理,根本原因是发展阶段的刚性制约,至于水电的技术开发难度,其实回答的其他同行心里都很清楚,这种技术问题对国内的设计和施工水平而言,全部都是可以解决的。
除此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态制约,这个问题很复杂也很敏感,非洲开发背后涉及多国之间的利益和政治博弈,生态经常是一个很烫手的命题,还夹杂着各种ngo和环保激进分子的干扰,在这里就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