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二战苏联空军的表现?

发布时间:
2025-04-03 13:18
阅读量:
2

考虑到苏联作战的具体环境,战术职能,航空技术装备等一系列东西,只能说,虽然就战果和交换比,以及影响来看,苏联空军的表现不如西线的盟军空军,但是这些表现的相对拙劣是可以理解的,个人也相当敬重他们在二战中的努力。

交换比打成那样还能赢得战争…越发敬佩当年的苏联人是怎么打的了…

首先,在讨论苏联空军的表现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件事,就是苏联是经历过德国在地面上的侵略,造成丧师失地的情况,而英国至少没有被上岸,美国更没有被上岸。这一点需要被提及,也很重要。

苏联人有的时候算是幸运的,某种程度上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没有被彻底征服,而且容错空间也很大;法国就不是了。

各位看我写的那些玩意,就二战法国的东西,除了D.520之外,几乎没什么东西了,不是因为我不想开展话题,实在是因为…没法写。

另外,正如之前讨论的热火朝天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希特勒不整十六字战法的事,各位大抵提过一种观点,说作为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因战争丧失土地,它所失去的东西不只是土壤,还有很多能源基地,矿产,工业区等等。

假设希特勒深刻理解「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可能会怎么样?

既然各位之前讨论德国为什么不学十六字战法,讨论到工业国的事情,那么讨论苏联军队以及苏联本身的表现,也脱离不了这些东西,尤其是空军这种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就更离不开了。

T-34的76型和谢尔曼M4早期型哪个更强??

正如我之前回答的早期T-34和M4的比较的时候也曾提到过一个观点:一个事物不是虚空存在的,事物和它所在的环境是息息相关,有所联系的。

既然都可以说到两种坦克处于不同的环境,造成的后果不一样的话,那么就飞机的情况,也可以这么说。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苏联空军的情况概括为:在大量丧师失地,国家工业因为战火被摧残的情况下,还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并且能绝地反击。光凭这一点,这就不是交换比所说明的问题了,人家还能组织起来抵抗,这非常可贵。

这也就是为什么个人对于苏联空军虽然绝对数值上表现不好,但是仍然表示以极大敬意的原因。

其次,我们来说苏联空军的战术职能。

在之前我们分析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成分的时候,分析过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是相当庞大的组织,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飞行员。比如:

对于德日飞行员而言野马是多恐怖的存在?
  • 擅长东线南线野战
  • 擅长西线野战
  • 擅长本土拦截
  • 万金油类型
  • 啥都不会的

其中我们提到的和苏联空军交手的是第一个类型,也是大量超级王牌的所属类型。如果对标具体的,最典型的联队的话,大概就是:

  • JG-51联队(第二大队在南线作战,BF-109和FW-190都开过)
  • JG-52联队(最经典的BF-109联队)
  • JG-54联队(除第三大队,最经典的FW-190联队)
  • JG-3联队(后来1943年夏回到本土拦截,除了突击大队之外,是典型的BF-109联队)

JG-52联队的王牌们…

这些联队有的战力还是可以的,有的联队直到不列颠空战的时候算是鱼腩(比如JG-52联队),但是在东线的话,它们的战果相当丰硕;再考虑其中有的部队是打到最后的话,战绩也是很足够的。

当然,除了因为装备差距大,人员素质大之外,打的相对简单的原因是——东线空战采取的是前线野战的模式。区别于德国地区拦截轰炸机的模式,德国人玩前线野战的模式还算容易:

拦截轰炸机基本是既定在一个高度进行的,相对于敌人而言,德国人不论是性能还是战术上的高度均处于劣势,对付英美确实不容易,战术很呆板,也很不利。

B-17不只是B-17,还有带过来的一大堆东西…

但是前线野战的话,相对而言可以自己选择战场,相对于战略轰炸的空战,前线野战复杂得多,变量也多,德国人能活动的空间更大。对于诺曼底登陆期间空战的老练联队(以JG-26联队为代表)而言,中低空进行前线野战可以相当程度上抵消战斗机理论上性能的差距,具体的战斗表现不算太差。

在诺曼底前线野战,打出来的JG-54联队第三大队面对野马雷电,就算是开着FW-190A8也是不怂

可是在东线,德国人一直打的是这种变量多,很复杂的前线野战。相对于简单但是绝望,不能自己决定命运的轰炸机拦截,前线野战就相对轻松多了;对于苏联人而言,更是艰难。

因为相对于打西线的低空野战,东线前线野战的问题是——德国战斗机有性能的优势。

虽然一般情况而言,前线野战的复杂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战斗机之间的性能差距,但是前提是训练度得相当充足。显然苏联空军的训练和老练程度并没有海峡联队那么充足。

最后说到装备问题吧。其实双方你追我赶的时候,双方的装备都有在进步,也有匹敌。


比如最初苏德空战的时候,德国人有BF-109E/F,苏联有性能差距不大的拉格-3,还算可以的雅克-1和近乎被雪藏的米格-3。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I-15/16…


之后德国人有了BF-109G和FW-190A,苏联人还是有大量的雅克-1和拉格-3,但是也开始有一些雅克-9和拉格-5,后者经过一些改进,渐渐成为对于德国战斗机威胁最大的飞机。


随后德国人的BF-109G和FW-190A,苏联人的拉格-5进行一些深度改进,然后在前面的基础上,苏联人有了雅克-3和拉-7。这个层面上苏联人在中低空领域至少有能和德国人的BF-109G6(G6的性能甚至有些不如G2)和FW-190A6/8抗衡的战斗机了。


但是也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以当时雅克-3(不到5000架,雅克-9有约16000架,雅克-1也有大约8700架)和拉-7(大约5700架,而拉格-5各型号有近万,拉格-3也有6200多架)的产量而言,它俩并没有办法广泛的装备给大量的部队。可能它们大部分会装备在一些近卫部队里。


二战后期到最后的苏联空军和它的陆军似乎是一样的,能打的部队是特别能打的,能抵得上德国人最精锐的部队,但是炮灰也是真的炮灰。

只是与德国陆军参差不齐的情况不同,德国空军的参差程度比德国陆军小…至少这些主力联队多少都能装备性能还算可以的BF-109G和FW-190A,甚至最后有BF-109K和FW-190D。

但是苏联这里,装备上能和BF-109G和FW-190A匹敌的雅克-3和拉-7的部队尚且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装备拉格-5(F/FN)和雅克-9的部队,它们相对于德国人的BF-109G和FW-190A有劣势,雅克-9的性能劣势甚至更大。这纯粹是叠数量打出来的仗。

就更不用说面对这些虎狼般战斗机的苏联轰炸机和攻击机了,尽管也有阴沟翻船的案例…

奥托•基特尔作为战死的战绩最高的飞行员,可能是各超级王牌里战死最憋屈的了…猎人变成猎物,死于攻击机的自卫火力…

这确实很惨烈,但是作为一个工业被重创,国土沦丧背景下的部队而言,已经是很强,甚至是幸运的了。


所以话说回来,苏联空军从绝对数值和交换比的角度分析,它的表现是不如英美的同行。但是就具体情况而言,都是可以理解的。

苏联和英美相比,它是进行着最惨烈的反侵略战争,面临德国人的地面侵略;本身的工业体系就遭到极大的蹂躏,这本身就是对于苏联空军的摧残。

东线空战的模式是变化程度高,更难把握的前线野战模式;面对的对手是实际上称不上有多精锐,但是进行东线空战极其老练的联队;后期面对的是BF-109G和FW-190A普适装备的德国空军,而苏联空军能普适装备的只有性能次一些的拉格-5和雅克-9,能和德国战斗机抗衡的拉-7和雅克-3,因为产能的绝对差距,反而是少数部队才能装备的。

本身是受创的国家,装备不如人,技战术水平也不如人(或者说内部差别很大),装备内部差距很大,打的是对德国空军有利的前线野战,那么就数值和交换比和影响而言,苏联空军打的确实不如英美同行。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苏联空军是有所成长的,不论是装备和技战术水平,都是有成长的——虽然交换比直到最后还是德国人大比占优,但是苏联空军还是忠实的完成了它们应该完成的任务,一如德国人要求斯图卡完成的那样,作为飞行炮兵的任务,以及护航飞行炮兵的任务。

只是,在战后面对装备更精良,训练有素,对于苏联空军而言更不利的战略空军,苏联人该如何面对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