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叫停年化利率3%以下的消费贷?
消费贷叫停这件事,很多人没看懂背后的博弈,这是全社会大规模化债的一个开始,是以时间换空间的一个战略方针。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为了照顾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的朋友,我先讲一下消费贷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约是3月21日的时候,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一个重磅文件,我们称之为“消费贷新政”,大概内容是你从银行贷款消费,金额上限提高到了50万元人民币,最长还款期限也延长到了7年,更重磅的是,银行的贷款利率可以下调至2.5%。
听闻这个消息,全网沸腾,因为懂行的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万亿级别的资金流动正式开启,能不能通过这波机遇省钱甚至是大赚一笔,就看你的个人的操作能力了。
正当大家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3月30日,新政出台仅仅10天左右的时间,就被紧急叫停,多家银行宣布消费贷的利率不得低于3%,很多想要大赚一笔的朋友一夜之间心灰意冷。
这就是消费贷事件的完整过程。
了解了这件事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件事背后隐藏的博弈。
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家突然要推出消费贷新政?
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名词叫货币窖藏。
什么意思呢?在北方的朋友应该都清楚,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地窖,是用来储藏东西的,所以通过字面意思可知,货币窖藏就是老百姓把手里的钱全都给藏了起来,导致手里的“活钱”变成了“死钱”。
当社会的钱无法正常流通的时候,经济的传导链条就断了,会出现一系列的危机。
首先是银行危机,银行是怎么赚钱的大家都清楚,你从银行贷款100万,年利率3%,那银行一年就能获得3万块的利润,可是当大家开始把钱给“藏”起来的时候,就意味着所有人都不愿意去银行贷款,银行拉不到贷款,就意味着没有利润,更严重的是,银行还要给存款用户支付利息,比如说你在银行存了100万,利息2%,那银行每年就要给你2万块钱,当整个社会都在存钱的时候,银行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所以我们最近总能看到央行给各大商业银行输血的新闻。
除了银行的危机,社会还会出现典型的消费不振。
因为没钱的人没法消费,有钱的人也热衷于存钱,大家都在拼命的节省开支,就导致整个社会不管是做什么生意都赚不到钱,实体经济陷入萧条的局面。
当消费者变得抠抠搜搜的时候,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各大工厂,因为以前他们一个月可以卖100万件商品,现在消费下行,只能卖50万件,当销量腰斩,为了求生存,大部分企业想到的方法就是打价格战,用低价去抢占市场,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来活下去,但是做过生意的都清楚,当企业的利润开始降低,老板肯定要对人员和工资进行调整,比如说以前你月薪5000,现在给你降到4000,以前公司要100个人,现在只要60个人,经过几轮的紧急调整,就让整个社会都出现了裁员降薪的现象。
当很大一部分人收入消失或者降低的时候,则会进一步加剧货币窖藏的现象,因为大家对未来感到担忧,压根就不敢花钱,于是整个社会就陷入到了恶性循环,物价越来越低、生意越来越难做,经济发展越来越乏力。
当这样的现象出现时,如何才能破局?
答案是进行一场全社会的化债运动。
什么意思?我们把话题拉回到最初的“货币窖藏”这个问题上来,为什么老百姓宁可把钱藏起来,也不愿意去消费?
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 大家手里的钱都压在了房产里,首付花了自己十年的积蓄,房贷需要压上未来30年的预期,没有太多的闲置资金去消费。
第二, 三年疫情,很多人收入没有增长,甚至还出现了新的债务。
第三, 这几年失业降薪的人比较多。
第四, 房子不好出手,无法把房产变现,债务无法转移。
这就是货币窖藏的根本原因。
那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解决老百姓身上的债务,释放大家的债务压力。
这句话说起来非常简单,很多人理解的也非常简单,他们认为,直接免去所有人的房贷,中国经济自然就会起飞,但实际操作起来压根就可能这样做,因为这样会引发整个信贷系统的大崩溃,所以指望国家给你免除房贷的人,尽早打消这个想法。
既然不能免债,那如何才能化债呢?
答案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用时间和通胀去消化债务。
比如说,20年前,你找张三借了1万块钱,在当时觉得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债务,但是20年后,10万块才相当于当初1万块的购买力,这时候你把1万块钱还给张三,就意味着债务被消化了90%,这样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除了这个方法,第二个方法是产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比如说以前整个国家的财富是100万亿,现在出现了一轮新的科技革命,国家的财富总量猛增到了300万亿,那你当初1万块钱的债务,就相当于被财富的增长给抵消了一大部分。
这就是全球各国化债的两个主要思路。
债务这个东西,一旦出现就不会彻底消失,它只会推迟和转移,用一种新的方式存在下去。
明白了这个你就清楚,当前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化债?
首先是科技革命,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苗头,但是还没有到全面爆发的阶段,想通过财富增量来化债,短期是指望不上的。
然后是通过时间和通胀去化债,有没有可能?
有可能,但是现在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 如何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第二, 如何把通缩的局面转化到温和通胀?
当这两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你再看看消费贷新政的细节。
金额上限提高到50万元。
最长还款期限也延长到7年。
贷款利率下调至2.5%。
这是在干什么事情?接下来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他方的看法,请大家注意甄别。
在我看来,消费贷新政的提出,本质上就是全社会的化债行动。
简单来说,现在国内有很多背负着4%的房贷,5%的信用贷的人,他们很需要多余的资金去支出。
那现在有一笔利率2.5%,为期7年的消费贷摆在他们面前,你说他们会如何去做?
是不是赶紧进行债务置换?一下子就省了很大一笔钱。
我知道大家会质疑什么,比如说你以为消费贷是人人都可以贷的啊,当然不是,我特意问过银行的工作人员,很多银行消费贷审核是有标准的,有的只给有公积金记录的客户放贷,有的要求是企业/单位的白名单,有的则要求本科学历以上。
一个老赖是没办法轻松搞到消费贷的。
表面看的确是这样的,但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清楚这里面的操作空间有多大,具体的操作我不能讲,因为比较敏感。
但我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通过这波消费贷新政,的确能给一部分群体降低债务压力,释放他们的购买空间,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实现刺激消费的作用。
看到这里,我知道有人又会感到迷惑了,既然如此,那国家为什么又要紧急叫停利率3%以下的消费贷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两点:
第一, 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低于2.5%的消费贷,除去获利成本,有些银行可能还会出现亏损。
第二, 上面发现,有大量的人用消费贷去置换房贷、信用贷,甚至还有人拿着这笔钱去炒股、买理财产品、买黄金,如果只是简单的债务置换,那可能还没那么严重,但问题是中国聪明的人太多了,如果整个社会都把消费贷的钱用于投资领域,那一定会重演当年经营贷还有信用卡的危机事件,导致社会其他领域的资产泡沫化。
所以权衡一下利弊,国家决定给消费贷设置一个限制,利率必须高于3%,这样就能打消一部分人用作他途的小心思,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带动消费的作用。
大家一定要记住:债务不会凭空消失,但是可以通过方法转移和消化,真正的聪明人,都是善于转移和消化债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