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人会真的爱别人吗?
不会,倒不是因为匮乏,因为他们非常贪婪。
人间缺爱的感受很像佛教中对饿鬼道的形容,据说饿鬼道的众生一直饥饿难耐,但它们即使吃到食物,食物到嘴里就会变成火炭,苦不堪言。
而能和这类人搞在一块去的则非常愚蠢,总有人觉得,所谓缺爱的人,给点关怀,付出点感情,就是久旱逢甘霖,把对方缺的那块补上就搞定了。
接着就会发现怎么付出怎么弥补好像都无法填补这种人的匮乏,他们永远都是虚弱的受害者,然后就衍生出来了一句油得不行的网络流行语,什么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blabla,让缺爱者又可以顾影自怜一把。
缺爱者真正的问题不是真的缺少“关爱”这个客观存在的要素,而是对情感的正常接收和运化功能被原生家庭搞坏了,因为无法通过与他人的正常交互中得到情感反馈,所以非常偏执的,在内心构筑了一套极端理想化的全能自我。
这种自我是婴儿化的,它认为“爱”必须会读它的心,满足它所有主观欲望的行为才叫爱,有任何一点不完美就不叫爱。婴儿般的自我就理所当然的大哭大闹,陷入绝望。
除了饿鬼,缺爱者的情感系统还可以类比为在icu躺着的重病人的消化系统,爱就是食物,消化系统坏了,所以什么食物都没有用了。
这就是关爱缺爱者没有意义的原因,崩坏的个体以为自己想吃,也以为自己能吃,但其实真有人好饭菜摆在他们面前也只能看个虚热闹,没法从中汲取到一丝养分。
因此不要试图以任何形式的感情输出去感化一个缺爱者,全是缘木求鱼,杯水车薪。
遇到这种人出现点蛛丝马迹我多半就撤了,但有时候也不一定,生命中出现一个缺爱者就是让人在事上去练的,一种是练不去自我感动,自恋于拯救他人的坚心;一种是练不去在匮乏的人身上起心动念,想要趁火打劫,以小搏大的贪心。
当然这种人也不是全然没救。
什么没爱一辈子就完了,一生弥补不了了,完全是缺爱者自说自话的逻辑,旁人不需要太过共情。
因为真正没有滋养,没有补益的人根本不可能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也是我从来都不会相信任何一个缺爱者的原因,我只会戒备和提防他们。
因为缺爱者最大的问题不是因为匮乏而虚弱,反而是太过傲慢,完全无视掉了任何给予他们真实情感关系的互动,把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好意都视为理所当然的,并且认为“这不是我需要的完美的爱”。
宠物无条件的爱他们,但宠物不理解他们,这不是完美的爱,就等于无爱;朋友忍耐他们的忽冷忽热,喋喋不休的抱怨,但是朋友没法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不是完美的爱,也等于无爱;父母给他们物质基础,但是父母无法共情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不是完美的爱,所以也等于无爱。
他们寄予最大希望来实现完美之爱的工具人是恋人,但是恋人哪怕再真心,再可爱,也不具备他们理想中有求必应的读心术,和无所不能的伟力,所以他们会一直作,一直考验,一直期待,又一直绝望。
这就是我所说的,缺爱的人非常的贪婪,他们完全无法觉察于自己已然得到的一切,一直都感觉不够不够,不停地在求取求取,而且自己对这一切完全茫然无知。
想要康复也很简单,那就是从无限膨胀的自我中出来一下,把无限自怜以及自恋的妄心分一部分,用来觉察一下与自己有真实互动的客体。
比如试着切换到朋友的视角,朋友为自己付出时间,付出注意力,这就是关爱;切换到父母的视角,父母为自己付出劳动,付出金钱,这也是切实的关爱。
我突然想起来补充一下,不要把这些客体人格化。
因为缺爱的人认知严重失调,即使承认自己得到了点温情,也不是觉得轻松,而是会用力过猛地重复自己可能得到过温情的套路,想再得到更多,然后把事情搞砸,陷得更深。
缺爱的人把这些温情的碎片自我中心化就对了,让每个人给你一点爱的碎片在你这拼接成比较完整的感受,并且忽略给出爱的客体,这才是重点。
你妈你爸你朋友你对象给你的爱,都不要去关注这些人,你只当是天地给你的东西,托他们转交的而已。天地为什么零零碎碎给你带点东西呢,因为你真实的存在着,脱离任何人,任何事的依附条件。
其实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能满足自己完美的爱,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但宇宙也已经把完美的爱早就给了每一个人了,那就是通过把完美的爱分散到了人身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上,让身边的角色都多多少少从不同方面给自己一点,自己也在这个关系互动中分散地给每一个人一点。
这就是爱的真相。
哪怕一个人真的极端到完全没有任何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这世间的阳光和雨水也平等地落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天地对众生的照见即是最宽广无私的爱。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缺爱这个事实,“缺爱”完全是认知失调后虚构的概念,真正的事实是每个人随时随刻都在绝对圆满的爱当中,根本不需要去争取任何多余的爱,能在一念之间觉察到真相就立刻解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