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三观不正了?为什么越看《死神永生》越喜欢程心?
你喜欢程心,说明你看懂了三体。退一步讲,至少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绪。
你对这本书的理解,至少是大于那些一味骂程心圣母的读者。
程心代表了什么,书里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确了。
我知道你作为执剑人的经历,只是想说,你没有错。人类世界选择了你,就是选择了用爱来对待生命和一切,尽管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你实现了那个世界的愿望,实现了那里的价值观,你实现了他们的选择,你真的没有错。
程心代表的不是圣母,是人类脆弱而无用的爱。所以你骂程心圣母,其实是骂自己人性柔软的那一面。
而硬币的反面是人类坚强,野蛮的生命力。它的代表是雷迪亚兹,是维德,是罗辑,是章北海,他们是一脉相承的。最终太阳系毁灭的时候,保留下人类火种的力量是来自雷迪亚兹的水星基地,来自维德的曲率引擎,来自罗辑的引路,来自和星舰文明的再度结合,这群人在几百年时间做的点点滴滴加起来为人类留存了一丝火种。这个火种最后留给了程心。
维德有一句经典的台词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也就是说,维德他们代表的是人类的兽性,程心代表的是人类的人性。
这句话反过来说,失去兽性,人类无法生存;但失去人性,人类也会失去很多。
而且,维德他们深知如此。不然他不会叫醒程心。叫醒程心这个操作是和维德的人设有冲突的,因为维德是明确的为了人类往前而不择任何手段的。有人说维德叫醒程心是因为他遵守承诺,不不不,绝不可能,承诺对维德而言一文不值。连程心都知道这一点
如果他知道光速飞船是人类唯一活路的话,她相信他是不会受到诺言限制的。
但是如果你看清楚这个很明确的象征意义,你就能理解。维德曾经试图杀死程心,但是没杀死,警察也说了,他杀不死你,哪怕你心碎了都杀不死。然后在选择的最后一刻,他又叫醒了程心。这个象征就是,冰冷的理智曾经试图杀死人类的情感,但做不到;在最后选择的一刻,他的无用的良心和感情被唤醒了。这样你就能理解这句话
维德看着程心,他的目光里出现了一些罕见的东西:犹豫,甚至无助——这种东西以前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是很难看到的,就像火中难以见到水。
你也能明白为何AA会这样说
你相信他会遵守承诺?”程心问。
AA双眼直勾勾地看着前方,像遥视着不知在什么地方的维德,“我还真相信,这个魔鬼会的,但正像他说的,那对你未必是好事。程心,你本来能救自己的,可还是没救成啊。
AA是另一个意象,为何最终是她和人类的人性一起保留了下来,为何她的名字要用简单的AA,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是她看得清楚,人类人性的抉择最终会战胜理性,但是这对人类本身而言未必是好事。
这其实也是维德,章北海,雷迪亚兹,罗辑他们最后一刻的选择。
然后他转身面对程心,新老执剑人默默相对。他们的目光只是交会了短暂的一刹那,那一瞬间,程心感觉有一道锐利的光芒扫过她灵魂的暗夜,在那目光中,她感觉自己像纸一样薄而轻,甚至完全透明了
罗辑他们对程心,或者说对人类的爱这种情感的感受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对这种无用的软弱觉得失望,你可以说是对程心的失望,但更多的是对人类这种情感的失望和困惑,而自己也始终是人类的一员,所以维德才会出现无助而犹豫的眼神,才会在火里出现水。罗辑才会说,孩子你瞧瞧你干了什么。程心是他嘴里的孩子,也是全人类孕育出来的孩子。
另一方面,他们又竭力在保护这个孩子,罗辑维德无论多么冷静理智,在面对程心的时候都是柔软的
你好,小女孩儿,我说过这时你仍年轻,我的岁数已经是你的三倍了。”维德说,他对程心露出的微笑仍然远不能令她感到温暖,但已没有那种冰水似的寒意了。
包括澳大利亚的老人,包括送他们上飞船的曹彬,他们都在变老,而程心始终是少女。程心一直处于少女的状态,这也是一个意象。她一生都在被称为孩子,都在被人保护,都固定在无知单纯的岁月年纪。她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孕育出来的孩子,一个象征,象征人类的爱,脆弱又纯真,无知又干净。那些坚强的老人们为她遮风挡雨,最终都是想呵护下人类这种不坚强但是珍稀的品质。这种映射直接的表现为一个个老人用自己的苦难,自己的隐忍和决绝去扛下所有的风风雨雨,然后对自己的笨孩子说,你去走自己的路吧。然后将人类唯一的生留给了她。千言万语汇成罗辑的最后一句话
孩子们,走吧
那个孩子是露珠,是程心,也是全人类孕育出来的善良和爱。
大刘也借了不止一个人的嘴对程心说
孩子,你没有盯住敌人的眼睛。”他轻轻拍拍程心的肩膀,“但,这不怪你,真的不怪你。”
是的,要怪也是怪全人类孕育出了这朵玻璃花。这颗露珠。冰沙和深水都能生存下去,但露珠代表着美好,脆弱但美好。
星舰文明出现的时候,大刘说,那一刻,他们不再是人,而是另外一种生物。选择兽性生存下去的人类和选择人性失败的人类,分道扬镳。实际上大刘自己也无数次在问这个问题,究竟沙漠里的露珠,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他不止一次描述了人类这种品质的幼稚,天真和对这种精神的无语,又屡屡在最后关头,选择了程心。他有一次采访别人问他说三体里是不是觉得人性的黑暗,自然的黑暗,嘲弄人类无知。他说不是的,他对人类还是很有信心觉得有希望的。这也就是罗辑,维德,云天明,包括大刘最后选择了程心的原因。
所以,厌恶程心,本质上就是厌恶属于人类身上愚蠢的爱。程心是天真的无知的愚蠢的,但并不是懦弱的卑鄙的。
而罗辑维德们的选择,是让人类成为黑暗森林里的一只野兽生存下去,还是让人类带着这份愚蠢的不合时宜骄傲地死去。我想罗辑维德他们最后做出了选择。一如雷迪亚兹的选择,选择炽烈的爱,哪怕最后因此而死。
三体是阴暗的,黑暗森林是恐怖的,宇宙是血腥的。兽性是生存的基石,但活下去变成野兽又有什么意义?宇宙里像野兽一样的文明已经够多了,多一个野兽一样的地球人,又有什么意义?究竟生命的延续是不是唯一且最重要的事情?或者说生存与爱哪个重要?没有生存,爱有什么意义?没有爱,生存又有什么意义?
罗辑选择了程心,云天明选择了程心,维德曾经想杀死自己的程心,但最终把选择权给了程心。大刘给出的答案其实已经很明确了。通篇充满理性的文字,实际上内核是一股炽烈的情感。
人类长出坚强的脊梁是要去保护柔软的心。
分割一下,评论区说我乱解读作者的意思,说大刘自己的采访都说程心不好,我顺手查了下原文:
《南方画报》刘慈欣:我知道,意外随时可能出现
《三体》三部曲塑造了三个区别很大的女主角:理性的叶文洁、梦幻般的庄颜、妇人之仁的程心。您最偏爱哪一个?
这都不是我喜欢的女性类型,她们只是推动情节的工具。比如说第三部里的女主人公程心,她只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和道德。你说人们不喜欢这个主人公,其实人们是不喜欢自己。程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正常人,她在每个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是每个正常人会做的选择,符合普世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但恰恰是这种选择把人类推向了灭绝。
按照黑暗森林法则,生存是第一目标,程心在关键时刻做的选择和这个逻辑相反。
把生存当做第一目标,这恰恰是超人的观点,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普通人像女主人公一样,首先要遵从内心的道德感。超人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有精神力量和魄力跳出道德的限制,奔向最后生存的目标。
对程心的不认同可能会影响读者对小说的代入感和认同感,你担心过这一点吗?
写这个人就没想过让读者喜欢,这不是读者会喜欢的人。她其实很自私,但这种自私和普通的自私不一样,因为她自己觉察不到。遵循道德的人其实很自私,因为他们除了道德和良心什么都不管,程心恰恰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会认为自己很崇高,认为自己不自私,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是普世的、正确的。至于遵循它会带来什么后果,她只考虑能不能让自己的良心得到平安。这种人有牺牲精神,能够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牺牲生命,但这也不能改变他们自私的本质。在小说里,真正做到“大爱无仁”不自私的人,会从人类的整体去考虑,因为牺牲良心是最难的事情,比牺牲生命要难得多。
答案不再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