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带着女友和几个哥们吃饭,吃饭期间女友和我对面的哥们不停的在发微信,两个人笑乐呵呵,我该不该发火?

发布时间:
2025-04-15 18:22
阅读量:
3

年轻人真会玩。

讲讲你们看不起的30多岁「老古董老顽固」的操作共识吧。

有个概念,叫桥。

尽量多「牵线搭桥」的桥,千万不能「过河拆桥」的桥。

就人和人认识,朋友网的扩列,往往都是有这些桥存在的,六度分割理论嘛,社交节点理论嘛,反正就是这一套。

一个心智正常且积极向上的人,会不断的强化自己桥的属性的,因为桥是口碑,裂变能力很强,变现能力也很强的口碑。

裂变能力体现在,你通过充当桥,把两个圈子的人融在一起,你本身就有了触及更多桥的可能。

变现能力体现在,这年头虽然很崇尚「技术为上」「有本事就行」论,但就类似于「老外都不讲关系」这类意林传说一样,那仅仅是因为还没有混到一定程度,还触碰不到需要人际这另一条腿的时刻。

顺便说一句,很多时候变现不是传统认知里面的直接产生价值,而是,简单一句话,或者,一次被动保护,甚至,仅仅是一次狐假虎威。

好,既然牵线搭桥那么重要,下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底线是公认的,不能碰的。

最典型的就是,不能过河拆桥。

啥意思呢?

别看题主问的仅仅是男女朋友那点事,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桥,对自己所连接的关系网,有「所有权」。

别人能借过,但过了以后,不能就否认桥的存在,甚至,有些强关系网的联系,需要每次都过桥,不能自己搭桥。

所有人都要尊重这个所有权,不然就是竭泽而渔,而且会被群起攻之。

举个例子,我有朋友想把跨境电商生意做到荷兰,那涉及到一系列的税费、仓库、合约、退换货、公司实体、注册登记等等麻烦事,想让我在当地找个中国人一起做。

好,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就在我的撮合下认识了。

之后呢?

其实理论上是不是就没我什么事情了,我不占股,我不分红,不出资金不出技术不出劳动,我就是,帮两边朋友了一个忙。

但,所有的沟通都在我拉的群里进行,这不是我要求的,而是他们默认的。

一直到什么时候呢?

荷兰那边的朋友回国了一次,大家一起吃吃喝喝,从朋友的朋友,当着我的面,正式过度到自己的朋友,然后,两个人才加了微信。

而且之前还问了我一嘴,说群里你咋也不说句话啊,指点指点啊,把把关啊。

心知肚明这话是什么意思,是寻求认可,而且我也觉得无所谓,就说,我说啥嘛,你们自己聊啊,业务上我又不懂又不参与。

你看,这就是一种基础的体面。

肯定有人觉得,哎呀好累啊,哎呀是不是太小心翼翼啦。

不不不,大家都认这个模式,就不累,反而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战略误判。

就还是那句话,关系网哪怕在这年头,也是资源,而且越是高等级的关系网,越是优质资源,你挂着所谓的朋友名头想去用别人的资源,不得讲点基础游戏规则和基础体面啊。

我这案例,还属于边缘性的桥,那有些桥,更是要谨慎。

比如别人的核心圈子(老同学老朋友老同事),比如别人的生产价值链圈子(现在的合伙人),以及带有特殊意味的圈子(男女朋友,老公老婆,亲戚家属)。

想用,没问题,但一定要明确的尊重所有权。

我和几个好朋友的老婆都认识,而且相互之间经常有你帮我个忙,我帮你件事的情况,有时候人际就是这样越来越深嘛。

问题是,我和我朋友老婆的微信,只有拜年群发,没有其他任何内容。

甚至,之所有加上,也是因为那年头有段时间的坏风潮,就是见面加微信,表示亲近。

所有的交往,都是通过好朋友完成的。

为啥?

他们是强绑定,你要触达对方,只有通过桥,桥走,对方就撤,桥在,对方才是你的资源。

这套玩法有没有缺点?那肯定有。

但有玩法,总要好过没有规则。

题主现在遇到的,就是两个不遵守「桥」规则的人,因为表现都过于奇葩,甚至都失去了讨论价值。

不过还是那句话,桥,真的是很有讲究的一套玩法,不光适用于日常朋友相处,也适用于职业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