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空窗期的劳动者就该死吗?

发布时间:
2025-04-24 15:11
阅读量:
0

我说点不太好听的大实话,因为我真的参与过很多招聘,是属于坐在HR桌子一头但不是HR的那种。

所以我大概知道,为什么空窗期会是一个大问题,更精准的说,不包装的空窗期,明晃晃的放在简历里的空窗期,是个大问题。

就题主你这个气愤的感受,恰好就是HR在筛简历的时候往往就直接pass掉有明显空窗期的求职者的原因。

你提了两点。

第一个,是体能层面的累了,比如「工作太累」「心理压力太大」「想不被职业病折磨」,就有可以休息休息的权利。

第二,是精神层面的不爽了,比如「寻找存在的意义」「只想为自己而活」,就有可以休息休息的权利。

这些都是合理的,其实HR也是打工人,你说的这些他们也心知肚明,感同身受,说不定看到你简历还会心生羡慕。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碰撞。

在大家所处的立场不同,你给出来的空窗期理由从人性角度大家都能接受,但在偏实用主义的职场话语下,不好讲,不敢说。

HR招人,最怕什么么?

不怕招不到,而怕招了爆。

招不到,那是能甩锅的,那是说得通的,比如一线团队列出来的JD太离谱,比如要求年龄30岁以下从业经验要至少20年才能积累出来;再比如是来求职的人不行,因为老板抠门给出来的工资范围就吸引不来优秀的人才。

但如果是招了爆,100%HR的锅,没办法甩。

什么叫招了爆呢?

两种情况。

第一种,没有给出「合理理由」,就跑。

稍微正规一点的企业,HR不是把人招来合同签了,就没事儿了,这人能不能胜任,能不能稳住,往往都有负责期,从六个月到一年不等。

做个类比,咱们打游戏,不希望匹配到一个稍微逆风就跑,或者躺平摆烂的队友对吧?

于是会不会是稍微逆风就跑或者摆烂的倾向,那在HR在做匹配的时候就必须要看。

具体怎么看?角度很多。

但空窗期,就是很明显的、列出来的、写在简历上可以溯源的、 人人都能看到的、需要提出疑问并且得到职场角度合理解释的东西,类似于游戏表现的历史记录。

在HR的警报系统里面,空窗期的显眼度很高,类似于简历写上份工作是高管下份工作居然变基层了,「不可不察也」。

题主你列出来的体能层面的累,HR理解,但不敢拿来在职场语境下当借口、做理由、搞向上管理,因为HR在招人的时候贯彻的是企业意志,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劳动大环境是什么样的,HR没有在简历上明晃晃写出来了空窗期,这个很明显是需要审视的地方没有合理的解释,那HR就有锅。

大概逻辑就是,HR招你了,一线经理带你了,业务交给你了,客户认识你了,好,没几个月,你跑了。

HR被叫去自己顶头上司办公室,上司挥舞着你的简历说,这人有空窗期,明显不稳定,为什么招,为什么招,为什么招?

HR怎么回答?

这人,容易累……

上司哪怕从人性角度是理解的,他自己甚至也想休息几年,但没法这样说,上司只能说,这年头,谁不累?你也是老HR了,这种低级错误也犯?

那这时候HR怎么继续回答呢?

题主你列出来的神层面的不爽,HR也能理解,但同样不敢拿出来作为快速跑路的解释理由。

就,HR是需要很实用主义的去招人的,也需要招实用主义的人,不能招个动不动就「世界还很大,我想去看看」「我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好emo」的员工。

职场不是琼瑶剧,不是田园牧歌。

所以不是「世界却不允许你这样做」,而是职场这个特殊环境不允许HR这么不严谨。

还是那个场景,HR被上司叫去了,又是挥舞你的简历,说这人有空窗期,一副人生随性想停就停的样子,你咋招进来的?现在公司又要重新招聘,业务又被耽误,咋办?

HR又怎么回答呢?

哦,他去追求理想了,去追求生命的价值了,老板您要理解啊……

第二种,感性大于理性,情绪说爆就爆。

题主你发现没有,你提一个职场相关的问题,但题干就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有了空窗期的劳动者就该死吗》……

动不动就上大话题,是个职场大忌。

没有人该死,死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咱们聊得又不是高危行业,动不动谈论死亡,干什么。

大家私下聊天,网上发言,可以各种上大话题,你让我讲为什么欧美就可以有gap year,国内不能容忍,我能洋洋洒洒几千字,骂的绝对有水平,情绪绝对饱满到溢出。

但,咱不是聊具体的场景么,这不是议会辩论、论文发表、舆论大战、代表提案……

题主你也许只是平日里面语言习惯导致的「上价值」,但根据语言决定论,语言往往就代表认知的外显。

然后在问题描述里面,情绪色彩也很浓,还是在动不动就上大词,比如「 整个社会」「全国企业」「所有人」「恶人」「又为什么来到人间」。

就算咱们不讨论HR视角,只说未来的普通同事,其实也怕这种人。

所以哪怕没有动不动就跑路的情况,进入职场稳定以后,把面具摘掉开始露出你本色的时候,周围同事可能会蒙圈。

咋来了个动不动言语之间就是45度角仰望天空,嘴里还喃喃自语什么人生,什么意义,什么存在主义的新同事?

不是说这样的人就做不好事情,也不是说这样的人能力就不够,而是,周围人往往要用更多的精力来「维护你」。

话,不敢说重了。

沟通,要瞻前顾后。

大家都是来赚钱养家的,大家处在一个实用主义的场景下,真的是没有精力和义务来「哄着护着」一个动不动上情绪,上大词的同事。

这些表现,如果是成体系的公司,最后都是会反馈到HR那里的。

HR的KPI每个公司的设置都不一样,但用人团队的直接反馈肯定会是一环。

好嘛,你咋面试的,我要你给我招个具有实用主义的同事,能干事儿,能扛事儿,结果你给我招个诗人、哲学家、梦想家、理想主义者?

兄弟是什么时候得罪你们HR部门了么?

这时候HR怎么回答呢?

你看,这些本质上和空窗期都关系不大,因为空窗期要解决很容易。

这段时间我在自主创业算不算,这段时间我在读书提升算不算,你实质上空窗可能就是追求理想主义的空闲去了,但稍微包裹一下不行么?这事儿也不存在撒谎不撒谎,谁现在面试不注水啊。

注水这行为本身,就是对职场逻辑的尊重,是实用主义的体现。

但题主你现在是来辩论个「对错」的,其实你是对的,现在职场风气不好,劳方在资方面前处在劣势,但在实用主义场景下用理想主义的视角来「讨论对错这事儿本身」,就不够实用。

前些年有个词用烂了,但内核我觉得是差不多的,就是学生思维,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要上升到社会、文化、大格局来讨论,并且以讨论的结果指导具体的问题解决……说的更不客气一点,这是职场巨婴思维。

一个明明可以掩盖,可以包装,可以「演」的事情,你硬要摊开了谈,那就谈不下去。

所以与其从对错层面辩个输赢,不如「打工人不为难打工人」,就具体的站在HR的角度想想,为什么他们不敢轻易的为空窗期「担责」。

或者换个角度说,大家非亲非故,HR凭什么要为你简历上大张旗鼓的写出来的空窗期做辩护?毕竟往往HR手里还有一堆没有明显「破绽」的其他简历。

都是来混饭的,你既要又要,那我只有既躲又躲。

你演都不演一下,那HR就只有演你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