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严嵩一倒,大明朝就没钱了?
粟裕多次打电报,希望教员的作战计划可以更改,并采纳自己的计划。 后来教员叫粟裕去中央面谈,经过充分交流后。 教员提醒粟裕,按原计划执行,结果好坏,都由他本人和中央负责,如果按粟裕的计划执行,结果好,功劳是粟裕的,如果坏,那责任也是粟裕的,考虑清楚了吗? 粟裕坚定地向教员承诺,愿意负全部后果。 教员过后笑了笑说,赢了,功劳仍然是你的,输了,责任是我的,放心执行。 人这一辈子,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

大明王朝1566严嵩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蠢儿子在朝廷一错再错,最终害了自己?
大明王朝1566开篇第一集,就抛出了一个几乎无解的问题: 国库空了,该怎么办? 历朝历代,古今中外,只要这个问题被摆上桌面,就意味着一大片人头落地,哪怕今天也是一样。 别人可以躲,严嵩躲不了,权力与责任从来都是对等的,他是内阁的当家人,他就必须拿出解决办法来。 想来想去,严党商量出了一个办法:改稻为桑。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来钱最快、阻力最弱、对朝局影响最小的方案了。 因此,嘉靖皇帝同意在浙江改稻为桑…

求《大明王朝1566》深度解析?
文接上文。严嵩把皮球踢给了嘉靖。 嘉靖看似不接,实则已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让他有苦向内阁诉! 言外之意就是: 我只要结果,不看过程。这依然是嘉靖的驭下之术,我不直接下命令,事情办好了,我受益,办不好,你背锅。 严世蕃立刻会意: 得令,按既定方针办,这就去先把那九个县淹了,我今年就要见蚕丝。 严世藩会意,裕王当然也听懂了。 为了安抚裕王这一派,嘉靖破天荒要在儿子家吃饭。 要知道,裕王已经三年多没有见过爹了…

《大明王朝1566》中,照理说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那为什么嘉靖还要拼命敛财呢?
剧中第一集由钦天监监正周云逸之死引起的风波以及后面由财政亏空导致的御前会议之争就已经深刻的告诉了你为什么嘉靖要拼命敛财。 因为钱太特么难要了!无论清流还是严党,一个一个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一个一个都是八百个心眼子的人,也就是谜语人嘉靖,你换成任何稍微憨厚的君王,不得被玩死也得被累死。 章一,周云逸事件与朝局从明面上看周云逸事件很简单,那就是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一整个腊月不下雪属于天象异常,嘉靖帝于是找…

《大明王朝1566》中,严党最后关头怎么会那么傻只分给皇帝一百万,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别的电视剧表现贪污,是朝廷拨款500万赈灾,一层一层贪下去,到灾民手里的时候,可能只剩下100万两。 这个剧的剧情反过来: 底下盐商上缴500万两,一层层贪下去,到皇帝手里的时候,只剩下100万。这是把皇帝当灾民看,所以嘉靖非常愤怒,觉得吃亏了。 严嵩当然知道皇帝心中,自己一党跟皇帝的分赃比例,即嘉靖说的: 他们拿四成,朕忍了。但严世蕃不知道,冒青烟不知道,所以拿走了八成。 从严世蕃给胡宗宪吃闭门羹可以看出,严…
大明湖这样谋反的名字当时的清国朝廷是怎么留下的?
我告诉你一个更反动的。 民国成立以后,北京当局大张旗鼓的把所有带大清的东西改成民国。当他们要把大清门的牌匾改成中华门的时候,发现这个牌匾的青金石不容易得,没办法短期内弄一个新的。他们就打算把它翻转,用牌匾的背后来刻字,先应付过去嘛,之后经费充裕再准备个新的。 结果他们翻转一看,牌匾的背后赫然写着大明门三个字。
你最喜欢大明王朝1566的台词是什么?
胡宗宪痛斥马宁远的那段台词:“平时叫你读读《左传》《通鉴》,你不以为然;我叫你读一读王阳明的书,你更是不以为然,还说什么半部《论语》可治天下。现在我问你,孔子说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本意?孔子是告诉世人,做事时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毁堤淹田,伤天害理,上误国家,下害百姓。这也叫知不可为而为之?” 剧里的经典台词能摘抄一箩筐,对这段台词印象很深,接地气,又很有人情味。“做事时不问可不可能,…
《纸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个权谋更深刻?
总统不是皇帝,大明“破家县令,灭门府尹”,而现在美国总统想这么干难度太大了,对平民百姓,他们没理由,对于富商巨贾,他们又做不到悄无声息。 其次,看《大明王朝》只看出来权谋,沾沾自喜于本国权谋水平的高明,我只能说思想配得上自己的苦难,别忘了,权谋水平再高,也挡不了清军入关
《大明王朝 1566》里,陈洪明知道是被嘉靖帝当刀使唤,他为什么不思退?
实话告诉你,陈洪已经思退了,而且用看似拙劣的表现赢得了生机。陈洪的策略就是公事公办,私事私办。 陈洪取代吕方后,虽然狠,但是那是对官僚阶层,但是对帝王,包括裕王和王妃,那是相当的卑躬屈膝,表现出了家臣该有的样子。 结果就是裕王和王妃知道陈洪忠于皇权,忠于朱家,清流也知道,裕王和王妃也知道裕王一旦登机,也需要太监制衡清流,毕竟清流不是裕王的家臣,只是合作者。

《大明王朝1566》哪段对话最让你记忆深刻?
锦衣卫朱七和淳安灾民老丈的对话: “老丈,放粥了你老还不去领?”锦衣卫那头挨着老丈蹲了下去。 那老丈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慢慢睁开了眼,却不望他,目光中满是警觉:“你是谁?你不是本地人?” 锦衣卫那头一诧,仔细端详着那老丈,这才发现老人是个睁眼瞎,连忙赔着笑说道:“我是做丝绸的客商,从北边来,听说贵地遭了灾,生丝便宜,想来买些。” 那老丈听他这一番介绍反而更加警觉,大声说道:“我不管你说从哪里来,你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