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泽连斯基真的公开讲过“给中国一个加入文明世界的机会”这句原话吗?
的确没说过,但这句话是波多利亚克,也就是总统办公室主任说的,而且原文甚至不是“加入文明世界”,而是“和文明世界进行对话”,而且乌克兰从总统到执政官员再到议员,自俄乌战争开打以来对中国的攻击,乃至于在美国面前谄媚表示愿意为美国打中国的言论都层出不穷,甚至在俄乌战争开打前的2019年,乌克兰极右翼军事组织参与香港暴乱的证据也是铁证如山——也就是说,某些精神达利特的关注点,现在已经到了“某句话是不是泽连斯…

网传美国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部署在了中国055海军舰队在澳大利亚周围远洋训练航线上,会有什么影响?
不是网传,确实在那。 大家请看下图,标注出了这次 遵义舰编队的澳大利亚之行的大致线路。截至三号。 今天,我国编队的位置大约在珀斯西北部的公海海域。 澳大利亚国防部也通报了具体位置,在珀斯西北630海里的公海内。而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是在近期部署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斯特林海军基地(HMAS Stirling)的。见下图。 因为我们这次航行,动作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就是冲着东大来的。 顺便,今天早上7:30星舰第八次发射时, 二级…
为什么中国一直造不出单反相机,单反相机研发有多难?
先说结论:对于本时代的专业相机,中国厂商能造,已经造过,但毫无竞争力,造不出来有竞争力的专业相机。看到很多人把单反当成和圆珠笔一样的低技术含量产品,我觉得有必要来科普一下现在的专业相机发展成什么样了: 首先,目前单反几乎全部停止研发新品了,它的专业相机生态位被无反光镜相机(简称无反)取代了,在2025年再讨论单反已经没啥意义了,我这里讲的主要是目前无反的发展。 无反最核心的部件是感光元件,主要是CMOS这…

在纪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游击部队的火力配置感觉比当时中国一些差一点的正规军都强,是否有夸大?
没夸大,这就是工业国的实力,苏联游击队你知道有啥吗? 摩托雪橇↓ 这东西装着一台淘汰的航空发动机,可以拉着两到三个人贴地飞行,苏联二战时期生产了数以万计的这个东西,到处扩散的工业产品甚至可以让苏联的游击队能依靠捡垃圾攒出摩托雪橇,就问民国有没有条件去批量造出类似科技水平的东西??就算有这技术,民国的设备和环境也攒不出来,光一个发动机就给你卡死了,那就不是凭空手搓能做出来的。 苏联最惨的时候,T-34坦…
中国一旦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会不会出现外国联合企图迫使中国交出聚变核心技术的闹剧?
2025年5月,东大宣布,实现可控核聚变。 一时间,全球震动,美帝联合所有国家,发兵东大,逼迫东大交出可控核聚变技术。 美帝总指挥乃是一字并肩王牢马,他寻思一场硬仗在所难免,在中军帐内调兵遣将,积极备战。 可这时探马蓝骑来报:“启禀大王,东大按兵不动,没有丝毫应战迹象。” 牢马大惊,莫非东大又有了什么黑科技,能将我军轰杀至渣? 牢马忙道:“速速盯紧东大,随时来报。” 不多时,探马蓝骑再入帐中:“大王,东大…
印度10年前大谈印度制造,总理莫迪几乎照抄了东亚崛起时代的政策,为什么不能像中国一样爆发式增长?
这个我还真研究过。估计全知乎没有人比我研究的深。印度存在十个左右致命的问题。 第一,港口。外向型经济必然要发展海运。印度港口设施落后 深水港基本没有。航道逐年淤塞。更麻烦的问题是,海岸线与印度实际人口分布不匹配。恒河径流量不稳定,泥沙大,河床浅,无法发展航运。河口在别人手里。讲个笑话。印度有些大船开回来需要在斯里兰卡卸货,换成小船再开入印度港口。港口工会的事情就不提了。这一方面大家可以看看中国港口…
美国一大学被曝切分出售退伍老兵遗体,真实情况如何?美国退伍老兵生存状况怎么样?
冷知识:之前党妹旅顺跳舞被骂得那么狠,原因之一是她有前科。 她的曾用网名是“把无产阶级片儿好了献给党” 现在看来,这是位预言家啊,确实是片儿好了,献给民主党了。(学术界偏蓝) —————————— 根据评论区momo同学指正,应该是: 美国把无产阶级片儿好了,献给共和党了而不是 美国把无产阶级片儿好了,献给民主党了两个版本均保留,各位自取
很多人说“北京不敢和全国统一高考”,如何看待全国一张卷的高中竞赛中北京超过山河四省的总和?
别说山河四省了,我高中是江苏的百强县县中,我们那几届是每年一两个清北的水平,不高也不低。 我作为一个在我校的竞赛成绩不说得奖最好,也差不多是最多的选手,除了信息竞赛都有点小奖,那么我高中时对于竞赛的认知有多少呢? 高一下学期,才因为我校有个被南大数学基地班提前录取的喜报,知道有数学竞赛,社牛地跑去问这个学长,他给我指了几本书,然后我自己杂七杂八地看了些小蓝本之类的,去参加比赛了才知道,原来不止有二…
为什么说美国一旦倒下就是世界大乱?
如果美国倒下,后美利坚时代可能会是这样的: 1、朝鲜出兵韩国,我方表示尊重半岛人民自己的选择,不参与半岛兄弟之争,只划定了一个特别平民区供逃亡平民避难,避免了战争带来的人道主义危机,最终半岛实现统一。 2,日本对二战反省不足,反铤而走险,欲发展大规模杀伤武器,在与朝鲜独岛之争中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我方果断出兵登录东京湾。日本仅象征性抵抗后宣布投降。日本在日共领导下彻底放弃军国主义,走向共和,天皇被废…
为何苏俄抛弃计划经济后并没有像中国一般经济腾飞?
有几个原因。 邓小平去世的时候,美国电视台有一些关于他的节目。其中一个节目采访了前国务卿舒尔茨。舒尔茨说有一次他来中国访问,面见邓小平,当时戈尔巴乔夫推动苏联改革还没有多久,舒尔茨就问邓小平对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看法。邓小平说,改革应该从经济着手,戈尔巴乔夫从从政治着手,他会有麻烦。 邓小平在这一点上当然很英明,但是苏联也是有苏联的国情,他们可能政治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其实中国也积累了大量的政治问…
苏联就中国一个能打的“小弟”,为什么要逼走中国?
就这么说吧! 印度打中国,教员想了十天十夜没想通。 苏联撤走对中援助,把中逼向美国,教员想了二十天都看不懂苏联这步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解密苏联高层文件,其中有一项就是对中政策出现巨大政治错误。 就苏联那帮人,对于政治斗争,以及对国际形式的判断能力,真的就是二流水平。 苏联解体,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马斯克的SpaceX星舰是否已经领先了我国一大截?
2020年的时候,有个答主回答说,长征九号在PPT上就落后星舰了,很多人不信。 如何看待「长征九号即便是造出来了也面临着落后,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应该沿着SpaceX路线发展」的观点? 现在,四年多过去了,时间证明了这位答主的观点是正确的。 然而,这个答主的账号却没了。 很多时候,真话、实话,往往不好听。 如果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谎言了。
印度会和百年前的中国一样崛起吗?
曾经我认识一个小姑娘,我们认识比较偶然,当时我大三,她高一。我在图书馆查资料,她就在我旁边,看着挺小的,一边哭一边写作业。 我看她哭的梨花带雨,就给她写了个纸条,问她需不需要帮助。那小姑娘比较腼腆,说对不起打扰到你了,不需要,谢谢。 然后我就没再管她。自顾自的看书,记笔记。 也许是看到了我在写化学相关的东西,她给我写了个纸条,问我能不能帮她讲讲化学题。我说可以。然后我们就去图书馆外面的肯德基,把题…
为什么中国没有像美国一样大范围地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因为你们都集体失忆了。 大概70到80年代初,公路一般称为柏油马路,那时候路面硬化技术可能有点问题,夏天太阳一晒就黏糊糊的,鞋都能被粘掉。 然后80年代末到00年代,柏油马路大规模的换成水泥路面,刚铺好的时候视觉上各种高大上,减震虽然差,但是看上去整整齐齐,感觉日月换新天。 然后噩梦就来了。这玩意完全不抗造,不耐热胀冷缩,虽然在水泥路面上刻出密密的细槽,开车上去感觉跟过搓衣板一样,然后每隔几米就把整块水泥…
一旦爆发全面战争,中国一线城市有多安全?
给各位说句实话,大家现阶段最担心的不是大a,也不是战争。 假如现在日本飞一个导弹到天津,或者菲律宾飞一个导弹到广州。会怎么样?不会怎么样。行走的一等功。。然后平息恐慌,谴责,索赔。一个导弹中国拦得住 如果亚太仆从国饱和式攻击中国。那这个国家亡国灭种了。日韩菲都不是傻子啊。。 要是美国攻击呢?前两天那个洲际就是告诉美国,你打我本土我就只接打你本土。战略威慑的含义很足。。 所以现在还没到真的打仗,美国不…
为什么中国没有像美国一样大范围地使用水泥路面?
因为你们都集体失忆了。 大概70到80年代初,公路一般称为柏油马路,那时候路面硬化技术可能有点问题,夏天太阳一晒就黏糊糊的,鞋都能被粘掉。 然后80年代末到00年代,柏油马路大规模的换成水泥路面,刚铺好的时候视觉上各种高大上,减震虽然差,但是看上去整整齐齐,感觉日月换新天。 然后噩梦就来了。这玩意完全不抗造,不耐热胀冷缩,虽然在水泥路面上刻出密密的细槽,开车上去感觉跟过搓衣板一样,然后每隔几米就把整块水泥…
张本智和是确实是个人才,他在中国一样能扬名立万,拿奥运冠军,为何他非要去日本?
1.张本智和生在日本长在日本,是移民二代,只是11岁才换国籍而已,他的出生地、成长地和接受教育的地点,都在日本。其实并没有“去日本”一说。 2.张本从小家长培养他学习中日双语,家里贴着韵母表。他妈妈要求他用中文回答中国记者的问题,以示尊重。但他的第一母语仍然是日语,十三四岁时接受中文采访,经常听不懂问题,已读乱回。“骄傲”“相处”等词汇都不懂。后来张本有了中国教练,汉语也越来越好了。但复杂一点的词汇仍…

为什么中国一直缺少乐队文化?
日本动画里的各种文化都是依托于他们下午四点放学以后的社团活动的。 这个时候我们的高中生一般在上下午第二节课,后面还有第3、4节课,外加晚饭后的1到3个晚自习。 这种高强度课程安排,没哪个学业之外的文化能生存的。 不过没关系的,我们天朝有自己的做题家文化。 单从体量看,日本高中生轻音部、文艺部、美术部、戏剧社加起来都不够打的。 何为做题家文化,请看世界名画:《阿姨,我们来找你儿子讨论压轴题了》
隔了很多年终于能回国一次是什么感受?
我去年回国的时候,由于几年没回,所以有些发现,主观体会和观察大约有这些: 和声细气的人多了。以前大街上很多人那种大声说话旁若无人的劲儿消退了,现在人们讲话声音低了不少,更注意公共场合的界限感。公共场合的烟味儿也小了很多。 同样的,去的政府单位办事儿,机构的办事人员年轻化以后,那耐心和语气都让人舒服不少,这还是个西北三线城市办事儿呢。 逃难精神明显减退了。同龄人和更年轻一代更习惯排队,而不是像90-00年…
同样都是农耕时代,为何中国一直缺马,欧洲却以骑士闻名?
封建庄园制经济下,一个120人中型农业村子,村长有一匹吃的比自己还好的大马,胸甲是上次出门跑得快从格拉摩根贵族老爷的卧室里顺来的,头盔是祖传的,大儿子的锁子甲是十字军时期从君堡抢来的,亲兵头领侄子的皮革镶钉甲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还破了几个洞,剩下的五个脱产亲兵穿布甲,还有村里有兵役任务的15个小伙子只有两个牧羊人有弓,剩下13个人就只有一杆长矛。 今天又不知道为什么,要和尼德兰的海盗一起去打格拉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