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搜索结果 10 条

宁德时代称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已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钠电池有哪些优势?会对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看到高票近乎一边倒的看衰钠电池,我说点不同意见吧: 我个人是很看好钠电池产业化的,我认为长期看钠电池对行业的影响很可能不亚于甚至超过磷酸铁锂在乘用车的复兴。 钠电池与电动汽车的相性,一条条说说吧。 倍率性能好;简单来说就是充放电方便,做快充相对比较轻松。 别小看这一点,有少部分锂电池的潜在挑战者之所以还潜着,倍率性能太低就是其中之一。 钠电池能够快充,对动辄几十度电的纯电车来说还是挺有用的。 目前钠电…

为什么是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而不是华为、宁德时代或者其他电池厂商?

为什么是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而不是华为、宁德时代或者其他电池厂商?

因为这个兆瓦闪充只是一个果实,而且这个果实还不是给消费者看的。 结果子的大树是什么,超级e平台,这玩意的难点不是狭义的“技术”,而是一个更广义的技术,也就是工程管理,是整合,是标准。 油电同速是给厂商看的,也是给国家看的,是给东西方能源之争(油电之争),交出的一份答卷。 这玩意属于系统工程,而非单纯的某某黑科技突破。 超大功率用电,最难的是热管理,懒得截图了,发个链接,你们自己瞅去吧,所有带字的画面…

蔚来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合作,将对换电路线和商业前景产生怎样的影响?

先说结论:宁德时代去年底干换电这件事,属于是噼啪作响的算盘珠子崩了蔚来一脸。蔚来如今选择打不过就加入,是无奈,也是目前看来战略损害最小的选项了。 在去年12月18日,动力电池领域素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开了今年的第七场、也是董事长曾毓群唯一出席的一场线下发布会,宣布宁德时代进军换电业务的一系列重磅举措。 「到2030年,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曾毓群在会上如此说,彰显着其对于宁德时代押宝换…

宁德时代与蔚来达成换电合作,25 亿元投资蔚来能源,蔚来萤火虫采用巧克力电池,对行业竞争格局有何影响?

比亚迪很快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 作为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和产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它有“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嫌疑。 很快其他车厂会发现比亚迪是所有其他在电池技术研发中落败的车厂的共同敌人。 尤其是比亚迪的电池、充电技术出现明显代差领先后,其他车厂就要面临一个“要么使用比亚迪电池和充电技术,不但在新车研发时直接受制于竞争对手,还要在每一辆车里向直接竞争对手交税”的荒唐局面。 这将越来越分明的指…

如何看待腾讯、宁德时代被列入美国国防部名单?腾讯回应称「显然是一个错误」,具体什么情况?

说实在的,我很多时候搞不清楚上层的思路,只能说在下大棋。 美国搞腾讯等,明显是经济战、金融战,把资金往美国赶。 顺便史密斯专员先融券,放出消息后做空。。 而中国,对特斯拉、宝洁、肯德基、苹果等听之任之,甚至害怕他们在中国赚不到钱。 这个和怕台湾人在大陆赚不到钱一样。 高层到底是想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人设,为此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苦一苦中国老百姓,骂名由美国来担; 还是对金融无所谓,只要我武器上去了,你…

如何看待宁德时代强势进入换电技术路线?

太正常了。电池厂当然希望换电。本来一辆车一块电池,如果推换电,基本上要配备3倍电池量。同时,电池包热管理,只需要考虑短时大电流充电即可(能量回馈时的大电流),而不需要考虑长期大电流充电导致的热集中问题。 国家电网其实也希望换电。超充太多的话对于电网冲击不平衡,需要冗余建设太多。如果用换电,换电的电池相当于储能,可以削峰填谷。 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又是一波利好。自动换电站需要装备更多的工业机器人及配…

宁德时代的董事长在享界S9的发布会上直接嘲讽业内有些厂商是“供应商研发”,你如何看这个事?

该说不说,作为业内人,这确实是事实。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能崛起的如此迅速,其实造车本不难,有钱有资本,找几个供应商,整车厂一组装就是一台崭新的车。很多的核心技术其实真正掌握在供应商手里,如果整车厂这些技术都有,那还要供应商做什么。 但如果光是靠钱堆出来的车,其本身是没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技术全是供应商说了算,作为甲方整车厂就没有话语权了,甚至可能会被供应商牵着鼻子走。如果只是基本的一些部件,比如车窗,…

为什么日本举全国之力发展氢能源电池,而中国的比亚迪,宁德时代却在大力发展三元电池?

清楚的记得去年公司年会上,日本分公司老板慷慨激昂的讲了45分钟的氢能源汽车广阔前景,并打算将发展重心倾斜到氢能源。 说实话,我们这些坐在台下的各区负责人都傻了。 要知道,我们是做自动化的,企业的发展都是跟投资走的,而锂电的投资是空前的:欧洲同事讲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Northvolt配套的投资和机会,我讲的是国内CATL的投资机会和BYD的刀片电池,韩国老板讲的是SK和LG在亚洲和欧美针对新能源电池的扩张,美国同事讲的是…

宁德时代被曝要求国内员工施行 896 工作制,公司回应称「此事为曲解造谣」,这一安排是否合理、合法?

作为全球电池一个,绝对的王者,去年净利润只有冰冷的441亿,其3.31万员工,平均薪酬是22.98万元。 也就是说,宁王保持人均薪酬不变,人员数量翻倍,总共增加的薪酬总额也才是76亿,仅仅相当于归母净利润的17%,对总利润率的影响只有1.8个百分点。 那么,显然降低这1.8个百分点的利润率和17%的归母净利润,对于4000亿体量的宁王来讲,根本就无关痛痒。 数万个高薪岗位的背后,是数万个家庭以及十数万中产人口,放在任何一个城市…

为什么宁德时代只敢让中国人加班,不敢让外籍员工加班?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有一说一,《美国工厂》那片子里曹德旺让美国工人和中国工人看齐,该加班加班,美国工人要求成立工会维权未果罢工,最后曹德旺直接引入全自动化设备只需要几个人盯着,大批工人直接辞退。。。 当时风评里都是骂他资本家,今天这么一对比,倒是显得一视同仁了,起码在他那没有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