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很多年终于能回国一次是什么感受?

发布时间:
2024-10-04 11:33
阅读量:
19

我去年回国的时候,由于几年没回,所以有些发现,主观体会和观察大约有这些:

和声细气的人多了。以前大街上很多人那种大声说话旁若无人的劲儿消退了,现在人们讲话声音低了不少,更注意公共场合的界限感。公共场合的烟味儿也小了很多。 同样的,去的政府单位办事儿,机构的办事人员年轻化以后,那耐心和语气都让人舒服不少,这还是个西北三线城市办事儿呢。

逃难精神明显减退了。同龄人和更年轻一代更习惯排队,而不是像90-00年代那种疯狂拥挤,生怕晚一步就怎么样。匮乏时代的记忆开始消失了,就连我爸妈这一代人也都在适应新环境的习惯。

街上的苦瓜脸明显变少。当年经济腾飞的时候,大街上人人一副眉头紧锁苦大仇深;现在经济这样儿了,压力更大了,反而脸上显得放松些,算是个让我没理解的发现。

比起10-20年前的记忆,空气在明显变好。

但是夏天也在明显变恐怖。

物价涨幅不均匀。部分基本食物似乎和几年前比没太大变化,但是餐馆什么的明显变贵。整体来说,感觉涨幅不大,甚至在一些领域通缩。相比西方21年那一拨物价暴涨带来的结结实实的生活冲击,简直是天堂般存在——都是比出来的。

出现了更多不好吃的饭。这确定不是因为我口味变刁——在美国美食荒漠呆久了,本来应该什么都眉清目秀才对,但是不是。几个城市市中心点的快餐都让人严重失望,那饭都是放在以前原地爆炸倒闭倒毙的存在。因为工作需要去了几个中央厨房,这东西真是让人难过的新发明。不看打分,到小居民区里中老年人多的馆子里,嗯嗯,这才找到些认真对待食物的态度。

有些小时候被视作巅峰之作的基建旧了。坐在首都机场T3看着那落满灰的红色桁架,就回想起15年前第一次看到它的震撼。它的地砖也旧了,疫情隔离系统拆得差不多,但这样的一次次改变还是留下了诸多痕迹。时间过真快。长江后浪推前浪。

中国汽车太强了,让我在美国没兴趣买车。美国人开始狂征关税打消了我在美国买辆理想的愿望,然后发现,在美国完全没法找对标。那个市场已经加拉帕戈斯化了。

消费电子产品也这样。我就盼着回国往美国带东西,实在看不上贸易壁垒里的工业垃圾。

国内工作是真的卷。但是效率是真高。和国内合作的时候我总是压力大,一面顶着时差一面一起卷,就总失眠哈哈。国内同事永远高效,清醒,专业基础扎实,老美这边团队就嗯看人。

回国从美国没东西可带。花了好大功夫挑,没什么亲友会稀罕但是国内没法物美价廉搞到的东西了。尤其在美国。从欧洲和日本反而还有东西可带。这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

移动支付其实还行,但是需要升级,现在体验卡在开app过UI的速度上。赶快nfc化吧。

生活最不方便的地方,居然是短信的验证码。用国外手机,很多商家的短信验证码收不到。解决方法只能是再来一个国内号。对我们还好啦,对144小时游客,这个和支付方式,倒真是个坎儿。

北方县城特别冷清,很空很萧条。农村简直是沉寂。北方大一些的城市还行但是活力也不像前些年那样。南方整体从县城到一二线还是观感不错。

博物馆简直大变样。我中学大学时候去很多馆都是门可罗雀,一个厅可以安安静静画画坐一天,保安大哥会闷得找我们聊天那种。现在简直是市集。

整体审美确实有变好。

大多数人的汉服审美还是没进步……不过以前汉服没法和“大多数”在句子里相连,所以,嗯,我知足了,这也是个进步罢。

身边统计学,对文化产品的关注比以前高得多得多得多。


整体上肯定是开心的。很多方面,相比以前更有个发达国家的形象,而且是不像任何发达国家的样子,就是自己的样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