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信达雅地翻译「history is also herstory」?
高一时,我们年级另一个文科班有个姑娘,进高中是交借读费的。
他们班语文老师某次讲评试卷时说,同学们,我们班出了个仓颉,整个语文组都在传阅仓颉同学的试卷。请这位同学起立给大家看看。
结果就是这个女同学。
为什么叫她仓颉呢?
这个大姐不知道抽了什么风,一篇900字议论文,“他山之石”写成“她山之石”,“流落他乡”写成“流落她乡”,“别无他物”写成“别无她物”。阅卷老师也没客气,统统给按错别字判的分,山东语文阅卷是一个别字扣一分,别字太多直接打成三类卷,封顶不超过41分。最后一篇作文算下来一共得了20分。
大家可能不知道高中的20分作文是啥概念。不用看题目,用最浅显的车轱辘口水话填满那个格子;言辞基本通顺,没有“饭吃我”这种一眼能看出来的语病,唯一的闪光点是至少有礼貌,没在试卷上诅咒阅卷老师,基本也就是这个分数了。
语文老师都呆了,说这个“他”字你避讳啊是怎么着?就算你爸爸名字里真有这个字,你家也真规矩大到这个地步,你写的时候少一笔不就得了。
大姐对语文老师说,你也是女人,你应该理解,我是在为女性争取话语权。顺便说,请不要拿我的生物学父亲举例子。
语文老师没敢再批评,大概其是害怕她暴起咬人。下课了把他们班班主任喊过来,俩人在走廊上交流了一会,最后他们班主任给大姐领去心理咨询室那了。
一般来说,能在高中持有“政治观点”或“主义”这种东西的学生,不管其所持的主义是否合适于我国国情,至少这种人能凭着头脑里的东西保文科三门分数不低。比如一个疯狂的德棍,就算他天天在家琢磨怎么做肥皂,但凭借他的历史知识储备,他只要想好好考,历史考试的分不会特别难看。
而这个大姐就完美避开了这一点。虽然是个拳师,貌似也知道点波伏娃之类的东西(时常发空间),但是政史地三门成绩基本跟大鹅划等号,对,就是池塘里的那种曲项向天歌的鹅。其历史大题作答水平基本是郑泌昌大破天门阵,何茂才醉打蒋门神,那些知识点和历史事件就跟被大卸八块后抛尸野外了似的,上一句还是圈地运动,下一句就是至圣先师,不着四六,乱来一气,七分的题能得两分就算运气好。
如果真的有纪晓岚说的那种,读书人睡觉时能放光,屈原班超之类的文豪的光可以直冲云霄,一般人的也能当个灯用。这位大姐睡中的光芒差不多跟印度人有一拼,何止是化成黑烟,那完全是一竿子半胶质的咖喱色黄烟,上熏三千年,下冒五百年,颜渊闻之喟然,夫子见了莞尔。把所有试图参透其试卷奥秘之人笼罩在挥之不去的PM2.5之中。
就,有山东的学生可能做过一道清末民初关于“小英雄”宣传的历史简答题,还给了一张启蒙画报的图片,好像是哪年高考的原题。出题人的本意是就想让你答点晚清时代背景和青少年的时代责任之类的东西,让你抒发一下个人的历史使命感,本身不算个难题。题满分13分,顶着人头的都能拿个七八分左右。哪怕一点书没背,写一句“我们要学习小英雄的优秀品质”,就有一分。
这个大姐打了多少分呢,一分。
大姐洋洋洒洒地批判了这道题的性别歧视,为什么题图上的小英雄是个男孩,不是女的。为什么是“为子当孝”,这是原生家庭的束缚,云云。并上升到了晚清就是因为光绪、溥仪一众人因为刻板印象和歧视不服慈禧太后的统治,所以导致亡国这样的历史暴论——写的还是爱新觉罗·光绪。
历史老师拿着这篇檄文愣了,执教历史科目多年,见过写到激动处在大题末尾高呼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见过后进生考试睡过去口水泡了答题卡的,见过在答题卡上写“给点分数行不行”的,甚至见过因为不服选择题给的四个选项,自己写了个E选项的,但这种“爱新觉罗光绪反对爱新觉罗慈禧”的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我是怎么知道的?我是历史课代表,去办公室分改好的卷子,有幸拜读了这篇文采殊渥、高屋建瓴的奇文。当时我刚被年级主任臭骂一顿,因为戴着强光头灯蹲在厕所门口吓人,花了一个月零花买的头灯被无情没收,想来是年级主任也看中了这个灯,他收走了,好留着自己钓鱼时用。在经济上遭受严重损失的我丧着脸进办公室,愣是被这篇雄文逗笑了。什么坦克都成废铁堆,什么飞入芦花都不见,在这篇用语生动而不失简练的学术创造面前都相形见绌,可称得上是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
这一分完全是同情分,大约是老师觉得好歹填满了答题空间,不同情人,至少同情一下圆珠笔的辛苦分。要是真按着标答卡,我觉得一分都不该给,还应该冲着那句“爱新觉罗光绪”,倒刨她十三分。
所以话说回来,你那个herstory ,多半也是像这位大姐一样的历史创造家、不尽责的仓颉,一拍脑子想出来的气死李白不让杜甫的玩意,这玩意许渊冲来了都没法翻译,就像没有任何历史学家可以解释“爱新觉罗慈禧向阿拔斯王朝宣战”的历史意义一样。哪怕是你把司马迁和希罗多德一块起出来也不行。如果谁非要纠结这个,那想来是一种脑部的疾病,应该尽快转三院住院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