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大明王朝 1566》里面,解决不了财政问题?
因为一切财政危机的背后一定是更深刻的政治危机,财政危机不过是原本政治体系被破坏后显露出的表症罢了,这是任何朝代都无法回避的铁律。剧中自然也不例外,此时大明的财政危机是这台运行了快二百年的庞大机器即将出现系统性崩溃的前兆。而要明白剧中财政问题为什么无法解决,你首先要明白封建帝制时代的政治体系与其相配套的经济体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商鞅变法,说到了商鞅变法成功的本质是: 它迎合当时君…

《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有没有贪?
鄢懋卿巡盐回来,给老严嵩写了一本厚厚的帖子。 严嵩:看不清了。你告诉我,这一次一共收了多少税银。 鄢懋卿大着嗓门,接着举起左掌伸出两根手指:阁老!二百! 接着又举起右掌伸出三根手指:三十万两。 严嵩:二百三十万,补今年京官的俸禄和各部衙门的开支应该够了。宫里的呢? 严世蕃:放心吧!宫里的埋伏早就打下了。这二百三十万是给国库的,还留了一百万我收到了工部。五十万年前送进宫去给皇上赏人。剩下的五十万两,过了…

《大明王朝 1566》为何看着那么压抑?
因为它太真实 真实到它几乎无声回答了所有社会问题 并且十分残忍的告诉你: 很多事,无解。这个和钱钟书的围城是一样的 你总能对照到身边的人和事 按照剧情推进来说 看到马宁远说的那几句话: “改稻为桑乃是国策,上利国家,下利你们,为什么就是顶着不愿意改? “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得改!” “你在王直那当什么头目?” 你能想到什么呢? 看到沈一石自尽以后,留给杨郑何的那封信,再加上严嵩那句:“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
如何让刘和平编写《大明王朝》第二部?
刘和平写不出来的。 稍稍有点文学经验的人会发现,在刘和平写的几个经典剧中,《大明王朝》明显跟其它剧本有档次上的不同。 同样是写的历史群象剧,《大明王朝》在立意,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细节安排上,都远在《北平无战事》,《雍正王朝》这两部剧的水平之上。 这种差距,甚至在《大明王朝》的剧集和小说上都可以明显看出来。 每次我看到B站,还有知乎上一些大V在解说这部剧的时候,总是很装逼的拿出《大明王朝》的小说,说…
为什么封建王朝很难发生自我改革?
你就别说封建王朝,你就说你自己。 为了你的身体健康,每天晚上十点前准时睡觉,每天早晨六点起来跑步,从明天开始,做得到不? 为了你的身体健康,每天杜绝奶茶,烧烤,火锅等一切高糖高油食物,每天只吃鸡胸肉等健康食品,从明天开始,做的到不? 为了你的事业发展,卸载知乎抖音等一切消耗时间的软件,每天只看学习书籍,同时自学一门外语,从明天开始,做的到不? 这些都是基础的自我改革,你做得到任何一条吗? 其中任何一…
如果明朝或一个新的汉人王朝参加甲午战争可以打败日本吗?
告诉你一个残酷真相,你看的历史书和军史资料,大部分都是骗你的。 而且这些谎言已经重复了一万遍,在你脑海中,已经形成思想钢印,似乎已经变成某种真理! 原谅我说话直,给你介绍一下甲午战争的真相吧! 说到甲午战争,无疑关键就是甲午海战,也就是大东沟海战。 具体的前因后果就不展开了,有海量的资料,网上也有大量的资料。 这里承认,原始资料都是真的,但分析的结果就是故意误导?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就是日本在甲午海…

为什么大部分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
这部剧就是给普通人看的。因为普通人如果来到这部剧中,也就能活到第二集毁堤淹田时,就被搞死了。根本没有机会弄明白为啥自己种田好好的,官兵忽然要来踩自己家秧苗? 很多人看历史剧时都喜欢代入,但究竟代入谁才是正确的,这个很有学问。首先,紫禁城里那群人千万不要带入,他们和我们是天上到人间的距离。其次,那群地方大官也不要代入。胡宗宪是军区一把,郑泌昌、何茂才是省级政要,马宁远是杭州知府,要祖坟冒青烟才能爬…
为什么《雍正王朝》中康熙快不行的时候,不在朝堂上宣布传位给老四呢?
因为康熙真的是在畅春园死的,而且死前没有那么多功夫准备。 大冬天的去南苑打猎感冒了,就去畅春园静养,结果就没养好。 原著和电视剧要突出皇帝的心思深沉、布局精妙,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写了一大堆。 实际上据传教士回忆,那天晚上是人仰马翻乱成一锅粥了。 可能皇帝自己也没想到,出去度个假怎么就回不来了呢。 连在紫禁城值班的胤礼都吓傻了,听说皇帝驾崩就一路跑到西直门遇见隆科多,听说皇帝传位给老四“举止乖张,有类疯…
《大明王朝 1566》里的冯保一开始挺小人的,为什么吕芳护着他?
没有体制内经验,或者没有足够的斗争经验的人,是看不懂吕芳和冯保的关系的。 《大明王朝1566》里面,最容易被看错的人,就是吕芳。 几乎,所有的影评都认为,吕芳是嘉靖的人,是中立的,这是错的。吕芳确实是嘉靖的,但他并不中立,他是嘉靖的授意下跟严党合伙。 在一篇有关严世藩的回答里我说过,吕芳是和严党合伙的,两者是深度绑定的。 看不懂这点的人,就会对吕芳做事情的态度和背后的原因理解不清楚。 打死周云逸这个事情…
中原王朝为何可以把广西稳稳地掌握在手中?
以现在的眼光看,青海比广西更有资格建立自治区吧。 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家领导人眼里: 桂系军阀虽然被打败了但是乡土势力还在。如果李宗仁代表桂系彻底归顺中央,可以给桂系一个自治区。(李宗仁65年回国,自治区68年成立) 马鸿宾带着第八十一军起义,这很好。另外西北也需要一个姓马的当吉祥物,可以让宁夏一个小省成立自治区。 青海?青马在兰州城下被彭大将军突突光了,青海的大佬死的死逃得逃,地方势力一扫而空。你青海…
如何评价电视剧《雍正王朝》?
这部剧后半段有个最大的问题。 雍正很忙,天天熬夜,食少事烦 非常忙,非常辛苦。 可你知道他每天到底在忙什么吗? 他审阅的折子,究竟是哪些大事?是否紧急到非熬夜办不可? 就从一个观众的视角看到的,是一个明明很忙的人,却不知道他每天忙成这样的意义何在。 无非就是三条新政呗,你说拟条例的时候很忙那大家都理解,可现在条陈都拟好了,推广是李卫田文镜在做 你雍正除了你的日常工作以外,还要忙什么呢? 还是说一个皇帝的…
为什么只有武王伐纣时册封了神仙,而其他王朝更迭时却没有?
明朝那帮写小说的,老逆天了! 《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给自己主角团全部封神!他还夹带私货,把自己偶像唐朝战神李靖挪到商周大战,让他肉身成圣,成为天王。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把自己主角团全部封为星宿下凡! 人家许仲琳的主角团怎么说也是开国群英,他的主角团可都是草寇反贼,就这,也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下凡!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把自己主角团封佛属于常规操作了。他真正逆天的是让自己男主孙悟空说出这番话:…
《大明王朝 1566》中你们所记得的最小的细节是什么?
赵贞吉要扣海瑞的工资。 嘉靖问人家是清官,过不了日子怎么办? 赵贞吉说把自己的工资拿一部分给海瑞。 然后赵贞吉是二品不发工资。 然后户部发工资,海瑞领不了,没工资。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太祖在上海整理国民党的党务, 结果国民党右派就用不发薪这招对抗太祖,不光不发薪,办公费用也不发。 然后太祖回湖南了,再回来是1949。

陈宝国在《大明王朝 1566》饰演的嘉靖怎么样?
陈宝国演的,汉武帝,嘉靖帝都从面部演出的“龙型”。但两个角色看上去完全不同,气质上简直天渊之别。要不是脸一样,都不敢相信是同一个人演的两个不同的皇帝。 汉武帝后期看上去是一条“老龙”,但这条“老龙”虽然已经年老却依旧霸气,威严,但同样给人一种哀伤感。 嘉靖同样看上去是一条“老龙”,这条老龙多疑,阴狠,自负。但同样给人一种孤独感。

为什么《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要跑?
康熙驾崩当夜。 新帝雍正不顾宫里潜藏的各种变数,没有留在宫里应对,反倒急匆匆赶回了潜邸。 第二天,邬思道坐着马车离开,对前来送行的老十三说:昔日为雍正办密事的人在昨晚应该都被处理了。 本该升为大内总管的高勿庸,自那晚之后再未出现,证实了邬思道的话已成事实。 所以,雍正返回潜邸的真正目,不是他自己所说怕在宫里不安全,而是为秘密清除一些旧人,其中,就包括高勿庸和邬思道。 一朝继位,雍正为什么对贴身总管都…
《大明王朝1566》中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真是死局吗?
沈一石已经告诉你了,改稻为桑,从一开始就是个死棋 杨金水:刚才不是说了么不要来虚的,真金白银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来点硬的行不行? 沈一石:公公,这件事从一开始我们就错了。 杨金水:我们?你说的这个我们里边有我吗? 沈一石:都有,改稻为桑这步棋从一开始就是一步死棋,公公没看出,我也没看出,其实在当初胡部堂不愿意按内阁的意思去改稻为桑,我就瞧出了一点端倪,但一想这是有旨意的,总不成皇上说的话也会收回去吧,…
《大明王朝 1566》中为什么大家都对赵贞吉嗤之以鼻?
赵贞吉把户部赈灾的60万两银子给了嘉靖帝修道观。徐阶问他受灾的地方的百姓怎么办,他说从富裕的地方调粮。徐阶又问:他们能同意调?赵贞吉说:半年前就打了招呼,他们愿意同舟共济。接下来大兴就饿死了很多百姓。海瑞很愤怒,天子脚下竟然还让饿死人,其他地方得多惨。 就是因为他出了这60万两,嘉靖帝当场就让他进了内阁,他感动的热泪盈眶。 胡宗宪说赵贞吉是个宰府之才,和他有二十年的深交。不知道胡宗宪为啥给他这么高的评…
为什么唐朝的动员能力如此低下?堂堂大一统王朝居然只有六十万军队?
五千军队,同时代的英国国王愿意成为你忠实的朋友。 五万军队,法兰克的国王,欧洲大陆的霸者向你提出联姻 十五万军队,拜占庭,伟大的东罗马帝国向你致敬。 三十万军队,阿拉伯帝国,中亚的飓风,希望与你永世和平! 六十万。。。。。。 ———————————————— 安史之乱一战的规模放在其他地区已经是传说里的诸神战争级别的了。 潼关20万官军打15万叛军,这个数字放在其他地方的史书里基本是天书级别。 决定英国后来…
为什么中国历史中封建王朝都没能超过300年?
其实三百年只是个很大的概念,实际上每过五十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一个坎。 有句话叫三代不同法,老话也有个说法富不过三代,为啥说三代不同法呢? 因为国家的生命力其实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可以延续几百年,而是大约五十年左右,一个国家的国家潜力就会被释放完毕,接下来就需要通过改革来继续积蓄国家潜力。 在西汉,刘邦建立汉朝,刘盈继续执行刘邦的政策,吕后继续执行刘邦的政策,汉文帝继续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景帝时候…
美国建国近300年,是不是走到了王朝更替的周期末尾?
阿美不是王朝,阿美是个联邦。 联邦制在下行阶段或者过苦日子的时候比王朝更难办。王朝好歹法理上有个集天下权能为一身的皇帝,理论上只要把脑袋别在裤腰上还有中兴的可能。联邦制从法理上权力就是分散的,各州高度自治,想搞集权是违宪,这还是明面上,暗地里阿美作为金融帝国,一部分权力的中心甚至可能都不在国内,它只是寄生在这,并伺机找下一个宿主。 所以阿美面临的问题比老中更严峻是个事实,我对老中能不能再登顶不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