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为什么能跳火车,请用人体运动学或者物理学解释一下?
我忘了是某个铁道游击队老队员说的,还是某个铁路工人说的,跳火车不是随便跳的,而是有个关键步骤:要能看清脚下的枕木。 能看清枕木,说明火车速度不会太快,好像是二十多公里。这个速度下跳车不会有多大危险。如果看不清枕木,说明速度至少超过三十公里,这个速度下跳车就容易受伤。 大意如此。
杨振宁的成就能排进物理学界前十吗?
前十?你把中学物理课本里的物理学家搜集一下,有没有杨?如果没有,再把大学物理课本里的物理学家也算上,还没有杨,他凭啥前十?各分支奠基人都不算,咋评前十?===================== 既然评论区网贤们群情踊跃,就科普一点物理常识。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物理届祖师爷。随便问国内任何物理学家,华人里谁比朗道牛,他一定说没有。朗道1968年死的,那时候杨已经得了诺奖,杨的规范场理论也早发表了。朗道生前给…
2024 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奖都颁给 AI 领域,这会是未来主流吗?物理学和化学没有颠覆性的发现了吗?
昨天有人还说物理学不存在了。 那么今天就该说化学也不存在了。 昨天看到的忘记是谁说的,在预测化学奖的时候由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前车之鉴,怕不是今年的化学也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果不其然。 所以诺奖其实是赶时代潮流的,在2021年的时候颁给了气候变化,然后在今年颁给了人工智能,并且同时两个大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颁了。今年应该是诺贝尔奖委员会承认人工智能将会给科学带来决定性影响的元年。诺奖其实不仅仅是具有奖励…
二十一世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得到解决将会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比如,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昆因为在发现微小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荣获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类研究不仅揭示了基因调控的新层次,还对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类似的重大发现也会受到高度重视。 其次是针对严重疾病的基础研究。比如癌症、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如果能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中有重大突破,找到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方法,无疑会对全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你对于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预测是什么?谁最有可能获奖?
预测一下有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吧→_→ 首先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卢煜明教授 卢煜明教授在 2022 年获得了「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这可是被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风向标」以及「美国最高荣誉生物医学科学奖」的奖项 [1]。大家熟悉的屠呦呦教授,因为发现青蒿素抗疟法获得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实她也是 2011 年「拉斯克奖—临…
自学自体心理学能够治愈自己吗?该怎么学?
用自学自体心理学来治愈自己很容易走火入魔。 自体心理学的精髓是 人际关系。它的技巧是为关系中的他者设计的。如果自己对自己使用,那就会强化自恋。 毕竟,在关系辩证法中,他者中心即自我中心。我觉得Modell(1986)的说法,“共情有个Kohut没有认识到的 黑暗面。不断共情的分析师有可能严重阻碍病人自己的创造力量”(P.375),指的也是 同样的局限性。分析师被锁定在封闭的位置上,把他的“共情失败”归咎于他自己既有 的(…
2024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 microRNA 的两名美国科学家,miRNA 有什么作用?
时间有点晚了,还是按惯例,奉上每年一次的生医奖解读,不要坏了规矩。 第一反应:简单概括就是,想不到,完全想不到,这次的预测算是全军覆没了...... 要说吧,表观总算是来了一个,但没想到是最不像的一个【裂开】,尤其是这个领域曾经在我国成为过学术不端的重灾区,更是给这次获奖填上了一笔(个人感觉)。 microRNA是什么:我这里是抽象派解读,想看严肃细节科普的,看高赞回答即可。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其实人、鸡、苍…
你对于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预测是什么?谁最有可能获奖?
先上结论: 最看好: 量子领域(也和凝聚态相关)的Yakir Aharonov (92岁)和 Michael Berry(83岁),以表彰 Aharonov-Bohm 效应和 Berry phase (几何相位)——阐明了规范势才是更为本质的,且能产生直接的可观测效应,也有助于更好理解拓扑效应。 理由:今年缺乏影响力巨大的竞争者(比如23年的阿秒物理、17年的引力波的观测、13年的希格斯机制的预测),那么按照排资论辈熬老头的惯例,也该轮到量子领域的Yakir Aharonov (…
在重庆文理学院就读是什么体验?
在星湖校区就读,环境安静祥和,接近大自然,适合需要平静环境,想让自己不那么浮躁的人。感觉就是养生,空气也清新,跟我想的大学也大差不差。除去这些我认为好的,还有不好的,由于校区分割,导致各个校区都不是很大,星湖校区只有一个食堂,以及一个超市,男生寝都是上床下桌对男生来说是个优点,女生那边还没去了解过。 总的来讲,星湖校区并不浮躁,像是世外的桃源。其中女生占比很大,感觉得有80%了。(可能还超)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1、当你觉得有个人在看你,又不确定他是不是在看你的时候,就抬起头来看看天花板或者天空,就好像天上突然下雨或者天花板上掉东西了一样。 如果他在看你,他也会下意识的去做相同的动作,毕竟大家都会担心有东西掉下来砸到头顶。 2、当你陷入拥挤的人群中时,不要四处乱看,只要盯着你要前进的方向,你就会发现眼前的人缝总出现了一条道路。 3、如果你前面的车慢的像是老爷爷在开一样,你恨不得下车去踢死他。那么,请你想象一下…
从心理学层面来说,那些在生活中总是习惯性压抑自己情绪的人,该如何从自身出发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我们表达消极情绪的方式,就是告诉自己:别生气,生气也没用…… 告诉自己“你要冷静下来”、“忍忍就过去了”。 你会发现,没有用,没有被表达的情绪,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承认自己生气了,看见才意味着改变! 1、自我觉察有时候只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就能让你变得气急败坏,怒不可遏。 到底是什么点燃了你心中的怒火? 愤怒的背后可能是恐惧、脆弱、失控等让人相当不舒服的情绪,所以我们会下意识地开启愤怒模式。 学会区别…
一个人同时喜欢哲学、心理学、易经、占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不是 精力或者领悟力夸张的天才,或者有大量的线上线下学术和实战两块大佬的人脉资源,也没有一面书柜以上的藏书,那么恐怕多半成为一个普通的网友,就像这个回答下面的多数答主一样。哲学, 毛选看完了吗,纯批看完了吗,哲学史讲演录看完了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完了吗,政治经济学批判看完了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看完了吗,逻辑哲学论看完了吗,社会科学的逻辑看完了吗,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
五十年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会否是最后一群还坚持使用黑板进行教学和学术讨论的人?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不愿意用黑板进行讨论的主要原因是, 现在压根就没有一款电子产品能满足要求。或者说技术还达不到。 现在的所谓电子黑板,或者智能黑板,基本上就是个大型手写显示屏,对于数学家和物理学的交流,手写屏幕只能把公式,图像什么的直接保存成图片。这对于物理学家来说毫无用处,等于说用昂贵的硬件设备,仅仅实现了一个黑板的功能,谁会去买这种无聊的产品啊。 如果未来有这么一款产品,能满足以下功能: 1 能识别…
24 岁物理学硕士拟被聘为中学勤杂工,学校回应「实为本科,系工作人员失误」,此事暴露出哪些问题?
“勤杂工”只是敲门砖,这与到底是什么学历并没有太大关系,重点是进了大门,先慢慢混成正式工,等有了编制,这时候拿出学历来才有用。 当然还是要玩转“人际关系”,没有这层关系,即便你是博士后也得靠边站。不要小瞧这个勤杂工,这里大有学问。绝不是一般人可以干的,需要实力。 我的高中同学并没有像我们一样继续学习,他也知道自己并不是那块料。所以就在家里的安排下,去农村信用社当了保安。虽然是临时工,但好歹也是给公…
有哪些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
以前看到过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有人拿养老院里的老人做了个实验。研究者让大学生来探望老人,这对寂寞的老人们是个福利,而且每人都会获得多次探望。老人们被分成两组。“强控制组”的老人可以决定探访者每次什么时候来和待多长时间:“你下周四再来吧,陪我聊一个小时”。“弱控制组”的老人没有决定权,是大学生告诉老人:“我下周四再来,到时候陪您一小时”。两个组的实际探访时间其实大体相同。结果强控制组的老人明显变得快…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状元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有一说一,现在状元们都不去光华了,我认识的3个状元级别的人物,22年1个,23年2个,其中22年的那个和23年的一个都去了北大元培,似乎都是计算机方向,还有一个去的清华新雅,有传言说因为分太高了清华承诺给他安排成苏翊鸣室友。(圈子太小了,要是能匿名我就匿了,不能匿名大家就当听个乐子,本人不对自己言论负责)。他们仨都能去光华 北大元培和清华新雅,两个任选专业的精英书院,这才是状元们的选择。北大光华…
宋明理学为什么要严格地禁锢妇女?
问:“程颐,你为什么要严格的禁锢妇女?这样做有用?” 程颐:“????我为什么要严格禁锢妇女?我说什么了吗?” 问:“你不是禁止寡妇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是你说的吗?” 程颐:“······那我还说 凡人为夫妇时,岂有一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嫁之约?只约终身夫妇也。我就奇怪了,怎么没人说我严格禁锢男人?”问:“那就是朱熹你的错了,你篡改二程理学,程朱理学肯定是在你这儿翻了船!” 朱熹:“开什么玩笑…
物理学家怎么评价杨振宁的?
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 杨振宁最大的贡献,就是否定了王贻芳的大型粒子加速器。本来八十年代初李政道卖给中国的那个欧美淘汰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就要4亿,结果导致科研经费透支,大量科研院所甚至中科院教授院士们都发不出工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这事搞的。当时杨振宁就反对北京搞这个正负电子对撞机,因为劳民伤财,根本就搞不出科研成果。果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最后啥成果也没有,现在是只能给中小学科普…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逝世,李政道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
看看王院士的评价 李政道和王贻芳都干了同样一件事,不过李政道干成了,王贻芳没干成。李政道是把美国过时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以4亿元的天价(1983年)卖给了中国,现在这套设备主要是给中小学生搞科普。而这4亿,在八十年代是中国整整一年的科研经费支出。八十年代出现的科研院所甚至中科院的院士教授发不出工资,跟这样的超大规模投资很有关系。 王贻芳从美国进修回来以后,也提出要建大型粒子加速器,最初说的费用是狮子大开口20…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去世,如何评价李先生一生的功绩?
江青怼他怼的好 中科大少年班是摧残儿童管训中心 当李政道提出可以像上海芭蕾舞学校那样在 少年中选拔培养基础科学人才时,江青反问说:“五十岁就不行了?”李政道当即回敬:“舞蹈人才不是从小开始训练的吗?”江青见李政道“顶”了过来,马上又打断李政道的话:“舞蹈,是有持续性的。”李政道立刻针锋相对顶了一句:“基础科学也有持续性。研究效率最高也是在年轻时候。” 李政道接着就选拔培养少年的标准作了解释,提出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