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搜索结果 18 条

如何看待国家发改委说有车企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时有发生?

这么说吧,有一款车不到20万,用的奥迪a6l同款底盘,车身外壳大部分用铝合金,增程器静音而且工作效率极高,25万配空气悬挂,你知道是什么车吗?一般人都不会知道。 因为一款新车,如果网上对他差评多,观众一般就不会去看这个车有什么优点了。所以只要在车子籍籍无名的时候刻意抹黑,就算是奥迪a6l换个壳也别想有销量。 说到现在,你能猜到这是什么车吗?这车只是换个壳加个智驾直接卖30万,结果原车连20万卖得都很难,月销量顶…

国家发改委不点名批评某些车企,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释放什么信号?

不点名,是给留脸了,真点名了,就定性了,一旦定性了,不处理是不可能的。 说的是谁,心知肚明。 给政策,给市场,是为了壮大之后,去海外捞金的,不是窝里横家里啃老的! 合资的背后,都是四大等国企国资,这几年舆论都快把各合资背后的国企国资骂成二鬼子了,但这一个个的H股上市公司,不也一样有境外资本投资吗,你再红,还能红得过一汽吗? 说好的产业升级,最后还是回来挤廉价劳动力的奶,稍一不留神就想绕过金融管控,真…

问界M7发生交通事故起火致3人死亡,疑似车门打不开,车企回应「已成立专项小组跟进核实」,具体情况如何?

1年后,小米也发生了三人身亡的事故。 其他的我不做评价,大家自己看新闻吧。 两家车企截然不同的态度。 至于你依然要喷小米,那我也不拦着你,毕竟那是你的自由,我无权干涉。 但是,做人总起码得有良心。 客服还打电话问“售后体验”,看到这个,你绷得住吗?反正,我是绷不住了。

小米su7发生交通事故,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是车企的问题?

太恶心了。 先压3天热搜。 压不住了开始暗示车主分心。 我请问呢?十几分钟前的分心提示跟碰撞有什么关系? 碰撞发生时车主秒接管明明注意力很集中,那1秒时间不够小爱念完提示语的。 压了三天热搜啊,压不住了雷子发条微博,那好家伙底下一堆感恩戴德。 华子的核心价值是智驾+舆论封口,米子的核心价值是雷总+舆论引导是吧?

如何看待余承东称「传统车企流量根本干不过小米」?

小米、哪吒(周鸿伟)、鸿蒙智行(奇瑞) 三家车企都公开了自己的工厂,这三段视频可以看出大家的显著差别。 一、小米(雷军+厂长+厂内导游) 1、雷军:全程对工厂了如指掌,大型机械自己可以曝出参数,自己介绍机械如何运作,每天的产能,工序的时耗。 2、厂长:不善言谈,说话全是参数,外行不太听得懂,但是讲到专业事情很流利。 3、场内导游(赵鹏):滔滔不绝,取代军儿成为麦霸。不但介绍工序,还结合一些事例来提升话题的…

五年以后,中国的车企会剩下哪几家?

1、比亚迪 存活率100% 未来世界top3的车企,国内一哥。 国产车中的灭霸,这哥们儿从电池起家,早就放弃油车,只做混动+纯电,电池自研,智驾普及到全系车,对喜欢炒概念的新势力降维打击。 比亚迪自研率高,车的销量规模又大,成本优势明显,人家有价格战的资本。 价格战之下,新势力利润薄得像纸,合资品牌毛利率暴跌,BBA都得降价到20万区间保命。而比亚迪靠着自研电池、控制矿山、垂直整合,成本低到让对手怀疑人生。 DM混动…

美国制裁中国低速载人车辆「三蹦子」初步裁定标准已出,中国三蹦子对美国车企影响有多大?

芯片被制裁,没办法,抢了别人的饭碗。 禁止航天交流,没办法,天知道月亮上有什么。 禁止新疆棉花,没办法,谁让他们用黑奴摘棉花呢。 禁止Tikot,唉,没办法。干不过就禁止…… 禁止大蒜?这是什么操作?难不成美国盛产吸血鬼? 啥?制裁三蹦子?还有高手? …………………………………… 我觉得吧,这主打一个抽象。仅次于制裁俄罗斯的猫和树了

特斯拉的超级工厂(Gigafactory)和其他车企的制造工厂有何不同?

特斯拉的超级工厂(Gigafactory)和其他车企的制造工厂有何不同?

说起咱们上海超级工厂的“网红打卡点”,那肯定是车间外这个大鱼缸。因为鱼缸里用来养锦鲤的水,都是经过处理的工厂废水。 目前,上海超级工厂的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已经达到98%,每年回收的中水超过40万吨,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水中绝对不含有一类重金属。 如何不断减少制造环节的直接用水,一直是特斯拉优先研究的课题之一。除了利用再生水,我们还不断优化或者消除高耗水的生产工艺、同时收集和再利用雨水和冷却水。根据最新的公开…

五年以后,中国的车企能够剩下哪几家?

先说大家想看的: 合众(哪吒)- 2025年 蔚来 - 2026年 只谈乘用车。五年后(2029)能活下来的车企(集团): 民营: 第一梯队:比亚迪、吉利、奇瑞、华为汽车(是的就叫华为) 第二梯队:零跑、小鹏、理想、小米、长城 国有: 上汽(包括五菱)、广汽、一汽、长安、北汽、东风 几大国有大厂都还在,北汽和东风可能会进ICU。 外国品牌: 丰田、大众、本田、特斯拉、奔驰、奥迪、宝马、通用 除了以上,其他全部是年销量10万以下的…

为什么丰田一年净利润2500亿,是国内所有车企总和的2.5倍?

国内车企学习丰田精益生产学了30年,才发现,“学习,学个p”,还是直接在员工头上降本增效最爽。但这个降本增效有个问题,就是竭泽而渔、不可持续。 希腊破产了,占据希腊国内重要地位的造船业也随之凋落,然后浙江的老板们就走出国门、到希腊买下了船厂,不仅如此,国内的众多船厂,拜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所赐,用低廉的价格优势,吸引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油轮货轮到我国沿海港口例行维护保养、甚至下定造船。船厂的工人一个月累…

如何看待彭博社称商务部禁止国产电动车企去印度投资?

手机行业的教训很大,当年小米联合其他制造商在印度建设了7家工厂,组建了印度本土供应链体系,现在印度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手机代工地,手机出口额世界第三,大概率成为世界第二。 当然,把印度在手机产业的发展完全归功于小米是不客观的,但是小米对印度手机产业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印度的市场换就业,市场换供应链和中国不一样,小米在印度除了得到了销量数字,压根就没有赚到多少钱。基本做到了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都别…

发达国家放弃全电动车,我国电车一降再降,高举发展新能源汽车大旗,电车会变成中国车企自嗨吗?

2024.9 中国纯电车企仅剩蔚来一家 其余新老势力全部“重启”了发动机和油箱。 包括刚刚入局的小米,下一台SUV也将是增程车型。 目前我国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50%,一半人买新能源车,而这个增长几乎都是靠带发动机的混动增程。 在一个没有发动机自研优势的市场 一个没有燃油性能车文化底蕴的市场 一个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一半以上的市场 一个全世界油电差价几乎最大的市场 一个车企没有油箱仍然难以存活,嗯,这就是现实。 指望…

外资车企被我国新能源汽车卷哭了吗?

特斯拉2023年盈利:1074 亿; 丰田2023年盈利:2304亿; 大众2023年盈利:1389亿; 再看看自主车企这边(2023年盈7利): 比亚迪300亿,上汽141亿,理想117亿,长安113.3亿,华晨77.35亿,长城70.22亿,吉利53.08亿,广汽44.29亿,北汽30.3亿,江铃14.76亿,江淮1.515亿,力帆0.24亿,赛力斯-24.5亿,东风-39.96亿,零跑-42.16亿,北汽蓝谷-54亿,小鹏-103.8亿,蔚来-211.5亿。 卷来卷去,你会发现其实在自己卷自己,自己把自己…

目前国内只有比亚迪仰望U8可以原地转向吗?为什么别的车企不搞这种装置?

别的车企倒是想搞。 001fr也是轮边电机,它倒是也实装了这功能,结果旋转度数和地形受限不说,原地滑动能超过半车位是距离,根本没法用。 两个原因: fr为了速度取向,后电机功率比前电机大很多,然后调的时候这个没调好; fr没做轮上精确控制。。最起码没做低速适配 你别看原地调头就是转一圈,里面全是狠货。 以u8新展示的横移停车为例,要锁住左前轮在环氧地坪不滑动,必须四轮出力即时分配。不然然你光前轮不转后轮一动,整…

为什么用户一边倒地讨厌隐藏式门把手,而车企却一边倒地坚持隐藏式门把手?

为什么用户一边倒地讨厌隐藏式门把手,而车企却一边倒地坚持隐藏式门把手?

不开玩笑,按现在很多新势力的销量,在车门板上开一个平孔然后装“先进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成本,完全有可能比优化传统门把手扣手处的碗状冲压结构的模具成本更低。归根到底只是为了省钱和制造卖点而已,一点都不高级。 鉴于还有很多知友不太理解这一点,补充一下。复杂造型冲压模具的设计验证周期很长,费用巨高,但是这些费用大头是一次性的,随着销量和生命周期摊薄后,才有成本上的优势。而外采开门机构,单个虽然贵那一点,…

为什么在小米su7之前没有车企想到把便宜的车做成漂亮的豪车外形?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之前的一个类似的情况。 之前小米设计过一款护眼灯,通体白色,并专门设计了一根露在外面的红线连接支撑住和上面的灯,好像还得了红点设计奖。 后来某家设计了一款类似的护眼灯,但觉得那根红线影响美观,专门把那根红线取消了(设计成台灯主题一样颜色还是隐藏起来了,记不清了)。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到这个,也许能管中窥豹吧,没别的意思。

为何最近车企频频裁员?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但是大部分人,甚至95%的知乎网友是认不清的,提到这种问题必定充斥着各种情绪,如果被裁的是外资车企,那有人会自豪:”看吧,我们民族企业把他们打趴下了;如果被裁的是自身利益相关的(比如我本身就是车企员工),那肯定是充斥着宣泄和假装客观的伪点评。 首先屡一条简单的时间线(可能有出入或不准确的地方):比亚迪发力新能源,励志弯道超车(此时大家还是把他们当笑话,至少我知道的很多车企都是)…

如何看待徐静波声称「中国需要在燃油车与电动车之间制定平衡政策,不然会逼迫外资车企撤离」?

确实是这样的,外资确实会消失,但不是撤离 而是死亡。 2008年之后,液晶面板以每年烧上千亿的投资,烧出了世界最大的液晶面板产业。 三星,lg,夏普集体败退,湾仔的奇美,友达光电没关注过,日子也只会更难。 液晶面板的疯狂投资,让往日50寸液晶面板电视的售价,从15000降到了1500。 普通家庭用户体会不到意义。 那种工业部门用液晶面板数量巨大,一个总控中心用上百块75寸甚至更大,都是正常的。 你看不到他们,只是他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