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仰望的原地掉头真的是很牛逼的技术吗?
咱跟你提供一个特别的角度。 仰望U8刚入车展展示的时候,一个车评媒体采访越野圈一个颇具分量的大佬。 问,请问您觉得仰望U8如何。 没成想大佬怒骂。 仰望U8?U他妈的8!咱们越野运动不就是喜欢挑战?冲坡,下坎,一次不行,调整配置练习技术再来一次,在不断突破中享受征服每一个困难地形的乐趣!这几把U8,搞个什么鬼易四方技术,管它什么坎,咚咚咚就过去了,什么坡蹭蹭蹭就上去了,那他妈还有什么乐趣,这吊仰望U8让越野这项…
如何看待比亚迪员工数量突破90万?
比亚迪发展得太快了,以至于让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个极其梦幻的现实:世界上最优秀的新能源车企,在三四线城市和小镇上开厂子了。很多小地方不是北上广,甚至连个城市都不算,但他们此时已经和世界最顶级的汽车产业有了经济关系。而且干好了还可以提升,没有种族和外语天花板。 虽然从数字上三四线城市的6000月薪不如特斯拉超级工厂的8000月薪,但你可以用这个薪水在小地方养活一家老小。而在上海,我很怀疑你是否有资格在市中…
懂车帝和比亚迪究竟有何恩怨?
有意思。 别家没终身质保,BYD三电终身质保,要求非运营。某些人:我上下班通勤两百公里,还喜欢几千公里长途自驾游,里程当然超,凭什么不给保终身?别家不给终身质保没得黑。 别家双侧单层钢板,BYD主驾多加一层强化保护。某车帝:这就是应试,不加肯定不达标;你看别人一层就能达标,还省成本。 别家油箱高压,BYD:等等,这题我会。按上面思路,油箱加压那是应试,不加它们排放就达不了标;我有技术,低压能达标,还省成本,…
如何看待比亚迪 8 月销量 373083 辆?
从半年报来看,比亚迪有 70 万辆左右的库存(含经销商),这是导致财报现金流急剧下降的因素之一, 虽然行业的库存安全线是 3 个月的销量,也就是按比亚迪的体量应该在 100 万辆,但是这玩意太占用现金流了,而且容易造成船大难掉头, 所以下半年比亚迪都会去库存的操作,销大于产,不会像 23 年为了 300 万的指标,最后压库,牺牲了几乎两个月的产能来消化库存,这从财务上来说是极其不划算的(固定资产和人工成本相当固定)。…
比亚迪双宋发布是留手了吗?
留了。 因为太贵了。 宋L起售价13.58太贵了。 宋plus起售价12.98略显诚意。 其实很多人在双宋上市前对宋L的预测价格都是12.58~12.98之间,比秦L贵两万块钱,这才是合理的价格区间。 宋Ldmi阉割挺严重的,起售价贵也是为了弥补秦L998带来的回本问题,毕竟DM5.0研发成本非常高。 后期有可能再降5000~10000元。 ———————————————————— 前面有错误纠正一下,宋plusDmi起售价也是13.58
为什么特斯拉的销量远不如比亚迪?
有谁见过吃创始人老本一吃就是10年的车企? 特斯拉就是。 特斯拉现在所有的技术,都是基于2012年发布的model s。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窥见当年的特斯拉在三电技术上是一个怎样可怕的高度!2012年的model s,可谓横空出世,惊叹世人。对行业的冲击力,完全不亚于今天的仰望U8。 马斯克挤兑走创始人后,把辅助驾驶包装成“全自动驾驶(FSD)”,只在这个业务上投入资源,三电的研发和产业布局基本荒废。 在model s的基础上推出了…
如何看待比亚迪2024年8月销量突破40万辆?
2024年8月还没有过完,不过比亚迪前四周国内销量分别为8.02(从7月29日开始算有七月的三天估计三万多辆)、7.58、8.12、8.78万辆(到25日),合计31.5-3=28.5万辆,月末还有6天大概还能销售接近8万辆,8月国内销量大概率超过36万辆,海外销量如果继续7月规模3万余辆,加起来能不能达到40万辆还有点模糊,如果海外销量超过4万辆则8月销量超过40万辆板上钉钉。今年之后四个月销量超过40万辆应该都是大概率情况,12月有可能突破45万…
弱弱问一句,腾势Z9GT能成为比亚迪自己的 「001」吗?
这个车的尴尬之处就是没有竞争对手。 混动+三电机+30的起步售价,一出手就把竞品扼杀在摇篮中。 其它厂家能推出同样技术水平的产品吗?现在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其它厂家现在开始研发同样的技术路线?三五年之后吃比亚迪的尾气?而且投入三五年之后能做到比亚迪这个30万起步的售价吗?
如何看待日媒报道比亚迪第二季度销量全球第七?
比亚迪第二季度销售98万辆! 差一点点破百万,可已经是世界第七,压倒了日系除丰田外,所有车企。 这可是中国的销售淡季,三季度破百万,四季度120万几乎已成定局。 2024年度销量很有可能进入世界前五,新能源世界第一! 能一起聊天的只剩丰田、大众、通用、福特。 韩系?现代和起亚得绑在一起,单挑?他俩谁都不行。 这就是让迪黑们痛不欲生的现实。
比亚迪集团王传福努力拼了 3 年,最后反而跌了近32亿,其原因是什么?
这就是金融的劣根性 比如正常人理解,一家企业每年都能稳定卖100万辆车,是不是特别牛了? 在金融人眼里这就是垃圾企业,因为没有增长 如果一定要投资,那就先暂停研发,售后变差,零部件质量也可以变差,只要采购价格下降就行,在发财报之前来一波大裁员,公司利润瞬间大涨,最后找人接盘,拿了钱换一家公司再来一遍。原来这家死活关我P事。
如何看待:“看战狼 用华为 玩原神 开比亚迪”?
如果我能过上这种日子: 1.到电影院随时有战狼、流浪地球这种水平的作品可以看; 2.每年都能用上华为(小米)最新款旗舰机,家里部署了华为(小米)全家桶; 3.有一台可以跑原神或者猿神最高画质的电脑,购买安装了猿神豪华预售版; 4.开比亚迪仰望U8或U9,最好是同时拥有这两台车。 那我的生活水平和人生成就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前0.1%的存在,希望我过上这种日子的人是对我赋予了最美好的祝愿,这样的生活也是…
比亚迪抛去销量光谈技术,它在世界排名上有地位吗?
就说一件小事 日本某单位拆解了比亚迪海豹,然后把拆解的过程写成了一本书,详细记录了海豹牛逼的地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这本书卖5万元,记住,不是5万日元,是五万人民币。 购买的客户包括日本车企,日本车企供应商,工程师,设计师等等 这事都没上热搜。 两个细节,日本某单位不仅拆解了海豹,还拆解了特斯拉,包括大部分燃油车,但是只有海豹有这个待遇。 第二,海豹在国内都快喷成翔了,甚至连迪粉都瞧不起的一款车。
如何看待比亚迪郑州工厂再招一万人?
广汽本田2023年在华销量130万台,总共员工不到2万人 比亚迪2023年在华销量300万台,员工人数有70多万人 很多人只知道合资厂的利润都被外方赚走了 也知道合资产没研发等高薪工作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就业机会也同样被弄走了。 特别是日本资厂,能用日本的零部件就用日本的零部件,就业机会全在国外。 (很多人说日资皮薄,这个毫无技术含量的皮,也是从日本进口的。相对比的大众的是国内采购的) 如果比亚迪平替日资在华销量,至少…
假设比亚迪现在平移到了美国,是美国本土企业,原样复制到美国,会怎么样?
王传福在早年经历出差伦敦,被要求写保证书xx时必须回国,这让他感到被羞辱和愤怒,但不得不写,大环境就是当时北京很多人卖四合院三十多万就为了去欧美刷盘子,偷渡之类就跟不用提。 没有这些经历,就没有今天的比亚迪。 比亚迪从造车开始,就遭到了来自国内外车企的联合打压, 不得不选择自力更生。比亚迪首款800v,因为博世拒绝了高电压电机的研发,不得不自己研发然后自己排线做生产,在2016年迪粉大会时王传福略微提过此事…

比亚迪大部分车型为什么载重都是375千克?
因为这样省钱。 375kg是最低要求,直接测,一遍过,最省钱。如果设计是450kg,万一哪来点小问题,剩440了,测450没过,要找设计问题,还要多花钱重新测。直接测375,设计冗余足够,没有后面复测的麻烦。 附:相关测试要求 GB 7258—2017规定: 4.4 核载 4.4.1 质量参数核定 4.4.1.1 机动车最大允许总质量依据发动机功率、最大设计轴荷、轮胎的承载能力及正式批准的技术文件进行核算后,从中取最小值核定。 4.4.1.2 机动车在空载…
比亚迪双枪充电技术是不道德的吗?
极端情况:有人插上充电,去看电影了。一个小时后充满了。霸占充电位不挪车。 单枪充电:这个位子废了,直到此人回来把车开走。 双枪充电:停他旁边车位,拔他的枪,双枪冲。哪怕他不走,充电效率也能利用。 极端情况:某“高端”品牌的电动车,车内不解锁不允许你拔枪。请问哪种情况不道德?
长城汽车为什么死磕比亚迪?
因为长城点错科技树了,你想想长城H6卖的好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不是他们在开发2.0T发动机,是不是在开发变速箱,是不是搞3.0T,是不是搞9hat。 这些突破国外的垄断,补全的他产品缺点,发动机费油,加速不行,不够平顺,他们认为补全了这些短板他们就无敌了。 结果别人换赛道了,不用变速箱了,不用传统发动机了,改用电驱动了,改换赛道的好处很多很多,国家当然支持。 好处1、没有变速箱专利限制,不用给别人专利费。 2、发动…
为什么比亚迪海豹卖不过汉?
同意比亚迪误判论。 海豹和N7这两部车,是典型的误判结果:毛豆3和Y卖的好,那我参照他们的特点造车就行。 但现在所有人都明白了,那俩车卖的好只是因为是特斯拉,跟车本身怎么造没有关系。 会买特斯拉的,你比亚迪造再好的车,他也不会多看一眼。 这就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反过来,理想是想明白了的。 管你特斯拉怎么样,我就坚持大方盒子冰箱彩电。 这就是消费者需要的东西。 比亚迪卖的最好的车,宋plus和宋pro,都是同价位大…

最近年底想买一辆车,看中比亚迪秦L。大家觉得这车怎么样?
昨天刚提的车,120超越版,开了不到100公里,我旧车是辆斯柯达昕动,1.6手动,别的车没开过,所以比较的时候都是跟旧车在比,先说缺点(个人体验不同,杠就是你对) 1.方向盘上喇叭按钮偏硬,且偏小,大拇指有点够不着,且按不动(常年健身,自认为不是力量问题)。旧车会好很多 2.手机充电器接口在下面,属实不方便,虽然平时也不会反复插拔,但是应该可以优化一下 3.苹果NFC用不了,今天早上去找售后,没法儿解决,安卓的手机…
为什么美国允许丰田本田的存在,却容不得比亚迪、理想、蔚来等?
我提一嘴,其实中国的用工成本高得离谱,只不过到工人手里的钱少的离谱,中间的过程大家都能想明白我就不过多赘述了。最终结果就是人工成本高的同时消费水平低。 三星谷歌脸书油管沃尔玛等一系列企业都证明了,这个畸形的市场无足轻重。